江北秦郡,從清晨開始便有大量時流在城外集結等候,一直等到午後時分,才有一支儀仗盛大氣派的隊伍出現在了城北大路上,並向著秦郡城緩緩行來。

“下官等恭迎天使!”

城外等候已久的群徒見狀後紛紛趨迎上前,於道左列隊禮見。

然而隊伍卻並沒有在北面停下,而是繞過秦郡城來到南面的大江江畔,過不多久一身南朝冠帶的蕭詧才從隊伍中走出來。

他闊步行至江邊,仰天向南望去,視線穿過遼闊的江面,還未開口已是潸然淚下。秦郡群徒一路隨行至此,因知蕭詧是何身份,因此對其這一番做法也都能理解,靜靜的站在一旁不作打擾。

“不意此生還可歸望江南!”

良久之後,蕭詧才又向著大江南面長作一拜,而後才緩緩起身,轉身回望一直等候在一旁的秦郡群徒,口中嘆聲說道:“吾主仁恩浩蕩,如某此類梁氏餘孽猶得見用賜還,爾江左群徒,可以至矣!”

“下官等渴道久矣、恭候多時。天使既至,拜承天意!”

秦郡一眾南陳臣員們聽到這話後,又都紛紛作拜回應道。

相對於一般的滅國之戰,大唐對於南陳的征服手段要柔和得多,按部就班且鋪墊已久,儘管也不可避免的伴隨著戰爭,但所主要針對的還是南陳內部拒絕南北統一的頑固派,但是對於那些並不反對南北統一、起碼沒有堅決反對之人則基本上沒有加以討伐傷害。

之前的一系列戰事,已經讓大唐實際控制住了整個江東地區,但是仍然將南陳朝廷保留下來,無論是出於怎樣的目的,這樣的態度都可謂是非常的溫和。

就算此番召陳昌君臣前往長安,也是派遣了蕭詧這個南梁宗室作為使者,當然也是為的向這些人宣揚只要保持配合,此番入京非但不會遭受懲罰與加害,甚至就連官爵榮華都能得以延續。

南陳君臣們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自我消化,也早已經認清了天下統一乃是大勢難阻,內心對此也並沒有太大的牴觸,甚至有的人心內還暗暗盼望這一天早點的到來,從而讓局勢儘快的進展到下一步,也讓大家都能去爭取和擁抱好的局勢變化。

蕭詧這一次的到來可謂是萬眾矚目,儘管在此之前已經不乏江東時流北去關中,但絕大多數還是留在江東本土,想要進一步觀望局勢的變化。此番蕭詧南來,江東方面無論在朝在野的群眾全都保持著密切的關注。

陳主陳昌也在城內迎接蕭詧的到來並作款待,他們之間關係也算是有些微妙,陳昌之父陳霸先本是南梁臣子,結果卻篡梁自立、建立陳朝,所以在蕭詧眼中陳昌無疑也算得上是亂臣賊子。

可陳霸先又是從梁元帝蕭繹兒子手中篡國,蕭詧與蕭繹之間的仇恨又非常深厚、甚至超過了基本的家國立場,江陵政權之所覆滅,他也是出了很大的力氣。從這個角度而言,他也沒有必要責怪陳霸先的篡國之舉。

尤其如今他作為大唐宰相與欽差,代表朝廷入此徵召陳主入朝,也算是親手覆滅南陳這個政權。總之一筆糊塗賬,彼此間沒有什麼清晰分明的敵友立場,因此在會面的時候,蕭詧也只是作為大唐的宰相來向陳昌講述一下召其入朝之後的各種程式與安排。

至於陳昌,則也就趁這最後的機會向唐使提出一些對於他個人和家族的條件,儘量的爭取更大的優待。

雙方之間的交流倒還進行的比較順利,由於蕭詧還要等待其他一些分佈在江東各地的人員通行,而陳昌也要在臨行前盤點一下跟隨的人事,雙方便約定半月之後再出發北上。

此番入朝的除了陳昌君臣之外,還有之前便作投獻的徐度等人,以及在江東戰事當中有歸義和立功表現的一干功士,諸如廣州刺史歐陽紇一家與高州刺史馮僕等人。

在等待這些人員集結的同時,蕭詧也沒有閒著。他率員過江來到建康瞻仰舊邑,並且祭拜父祖陵寢。這也並不是什麼私下裡的行動,而是朝廷本來就有的安排,也算是安撫江東民情的環節之一。

雖然此前統治江東的乃是南陳政權,但南陳實際有效控制江東的時間滿打滿算也不過只有陳霸先稱帝之後的那幾年,而後便陷入內憂外患各種紛爭之中,陳昌這個國主在過去幾年內外各種因素的制約之下,在國中的存在感也非常的微弱。

所以真要講的話,還是統治了將近一甲子之久的南梁政權在江東的影響力更加深遠。

儘管梁武帝在垂死之年整了一把大的,但卻不得不承認,在其統治期間,是南朝政權難得保持相當長一段時期的社會穩定。其人憑其一己之力牢牢掌控政權長達三十多年,一直等到臨死之前各種被壓制的隱患才來了一次集中的大爆發。

所以當蕭詧回到江東祭拜先陵的時候,也多有南梁遺老們聞訊趕來見證這一幕,回想南梁舊年江左繁華,不由得涕淚橫流。

蕭詧兄弟在其父死後,一直處於被眾叔父們排斥打壓的狀態,他們的祖父蕭衍也預設這一情況,因此其人對於建康舊事也乏甚情感,便又皆此一眾遺老聚此之際,再次宣揚了一番大唐皇命。

很快相關的人員便聚齊,一眾人便也將要啟程前往長安。儘管陳昌在國中的存在感並不強烈,但終究也曾是統治江東的君主,所以在其離開之前,還是有許多南朝臣民們趕來送行。

陳昌自覺作為亡國之君本來不願出見群徒,但在看了一眼同行的蕭詧之後,他還是決定露面見一見臣民。

他在車中給自己打氣半天,然後才起身行出,望著被唐軍將士們隔絕在大道兩側的江東士民們,一時間眼眶也有些溼潤,他深吸一口氣而後顫聲說道:“我江東父老樂道尚義,不幸遭遇庸主,以致民生不興。而今天意垂憐父老,大唐至尊皇帝陛下跨江兼治,江東政治不久必興!此庸徒辜負父老,今將入朝請罪,請父老勿以為念,但使民情和睦、民生興盛,餘願足矣!”

說完這話後,他便又向周遭環揖為禮、灑淚作別,然後便登車離去。周遭眾江東父老們見狀後也都紛紛感懷落淚,拜別故主。

一路行程不需贅言,等到時間進入臘月,一行人也終於抵達了長安。長安城東灞上早已經準備好了盛大的歡迎禮節,由宰相代表至尊率領百官親自出迎。單單只是陳昌一行的話倒還不必如此大的陣仗,主要還是同行有一眾南征凱旋功士。

陳昌之前曾在長安為質居住數年,對長安還保有原來的印象,可當這一次故地重遊,所見到乃是一個超出想象、前所未見的宏大城池,一時間也驚訝的瞪大雙眼,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