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2 天罰降世(第1/2頁)
章節報錯
唐軍在解決了閩中的陳蒨等一干人等之後,並沒有選擇直接再向嶺南發起征討而是將人馬停下來稍作休整,並且將後續的征戰計劃再重新進行一番整合與調整。
畢竟嶺南地區乃是征服江東的過程中最後一個、也是距離中原地區最遠的一個地緣板塊,只有將之完全徹底的收服,這一場征討江東的戰事才算是能夠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征討嶺南比其他地方要更加複雜一些,尤其在這各種技術都還比較落後的中古時代,單單一個後勤給養的壓力就能給戰爭增添大量的變數,也讓戰爭的形勢變得比較複雜,需要進行更多方面的考量。
當然這些可能存在的變數與綜合性的考量,還是需要前線的將領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決策,後方的大唐朝廷能夠做到的就是儘量給予前線師旅各種力所能及的支援,尤其是在錢糧物資方面的需求。
三吳之地的平定,使得後續的軍事行動有了一個更加可靠近便的大基地。而針對三吳之地、尤其是吳興地區的豪強所進行的打擊,也讓唐軍獲得了數量頗為可觀的物資給養。
近年來江東民生髮展頗遭阻滯,就連三吳之地都是盜匪橫行,尋常小民謀生無以為繼,但這並不包括那些鄉資雄厚的世族豪強們。
僅僅在吳興沈眾一家之中,便查抄出了足足有十幾萬石的糧食,與那些家徒四壁的赤貧小民相比,這財富差距之懸殊簡直令人咂舌。而更可笑的是,這沈眾囤積瞭如此多的糧食,卻連家人飲食供給都諸多吝嗇剋扣,以至於其家族眾人都常常餓得面有菜色。
所以當其家被查抄出這麼多的資貨之後,許多沈氏族人自己都驚詫不已,完全不知道自家竟然積攢瞭如此海量的錢糧!
其他吳中豪強們或是不如沈眾一家如此豪富,但也都家資可觀。僅僅從這些世族豪強家中所查抄出來的物資,便足以補償之前諸軍過江之後所產生的各類消耗,而且還能給予後續戰事進行以強有力的物質支援,倒是免了朝廷繼續從中原和山南地區進行轉運的勞費。
不過這一系列的行為還是免不了會給三吳地區的社會構架造成極大的震盪,畢竟那些世族豪強們也並非全無存在的價值,他們對於維持地方上的穩定還是有著不小的作用,儘管這個作用最終還是為了壓榨剝削普通民眾而服務,但作為一種執行多時的社會秩序被驟然打破,在這破而後立的過程中總是免不了會產生動盪。
眼下比較樂觀的情況,那就是儘管三吳地區會因此產生一些動盪,但是由於各種鄉曲武裝勢力掃蕩的比較徹底,這些動盪也主要是人員的監管和物資的分配比較混亂、需要重新建立秩序,但卻不會再釀生出什麼戰亂。
之前陳主陳昌與南陳朝廷一干人等都已經被遷移到了江北秦郡,權景宣等諸軍進駐建康,已經做好了全面接收江東並直接進行管理的準備。
所以在閩中被平定之後,揚州總管府便移至京口,正式開始處理三吳地區的軍政事宜。而這當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組建三吳地區的府兵組織,諸軍府初擬一萬名軍士,將會在接下來追從唐軍主力一起征討嶺南。
在征討師旅的上層人事方面,李捴移鎮江州、暫時坐鎮南川,權景宣則坐鎮建康,田弘駐守會稽,而作為主將的史寧在完成對三吳之地的征討之後,便率先攜帶陳蒨的首級與一些戰俘前往洛陽奏報戰功,不再參與後續征討戰事。
倒不是因為史寧在征討過程中有什麼問題,而是其人身體出了一點狀況。史寧之前久鎮隴右涼州,身體便已經有些積勞成疾,轉鎮江夏的幾年也只是在咬牙堅持著,此番征討三吳而且又是在冬末春初時節,故而受不了這劇烈轉變的氣候以致染病。
因其身體狀況堪憂,恐怕南去征討嶺南時病情轉重,所以至尊特意召其歸朝休養。不能參加主持後續的戰事固然有些遺憾,但僅僅只是平定三吳之功,也足以令其名垂青史。
雖然一系列戰事看起來有些波瀾不驚,非常的順利,但那是因為之前多年的經營已經讓大唐在雙方的對抗當中掌握了絕對的優勢,而能夠充分發揮利用這些優勢,順理成章的完成這一歷史性的功績,史寧等一眾功士也都有資格為此而感到自豪。
史寧歸朝之後,朝廷另外派遣李賢南來主持針對嶺南的征討事宜。征討嶺南除了必要的軍事行動之外,同樣也需要有足夠的智慧與手段去處理嶺南地區比較複雜的民族與鄉勢問題,而李賢就是兼具這些能力、智勇雙全的人才,相信能夠將嶺南戰事順利妥善的解決。
這一次進討嶺南,唐軍仍是採取兵分三路、齊頭並進的作戰方式。除了將要由李賢率領南下的中路主力師旅之外,還有東路舟師水軍自閩中繼續南下、進襲廣州,西路李遷哲所率領的桂州師旅,將會沿灕水南下,進擊威撫嶺南地區的安州、交州等西南諸州。
李賢受命之後便即刻奔赴會稽修繕甲杖,等到諸路師旅再次備戰完畢,時間已經進入到了五月仲夏時分,不只天氣回暖,江東各地渠池水量也再次滿溢起來,水路交通得以恢復,使得大軍進退更加方便,於是諸路人馬便又繼續準備出發進討嶺南。
就在李賢率部開拔之前,會稽方面卻又迎來一隊不速之客,乃是由廣州刺史歐陽頠派來請降的使者。
“之前大唐皇帝陛下亦曾遣使入州撫問,歐陽州主深以為榮、銘感五內,當時已有歸義之心,無奈所處偏遠,雖有一腔熾念卻難飛渡關山來拜。而今得聞王師業已克定三吳,即將入撫嶺南,州主亦不免喜極而泣,特遣下官等來告向義之情,喜迎王師入境,絕不做挾土自重、聚眾稱雄的頑賊兇徒!”
歐陽頠派來的使者名為江總,亦是江東名聲頗著的才流,之前因侯景之亂而流落嶺南,如今作為歐陽氏父子的使者前來向唐軍請降,其言亦情真意切,讓人聽後便忍不住心生好感。
“歐陽州主如此審時度勢、深明大義,當真令人欣喜。若使此番嶺南諸事可以順利解決、不勞刀兵之傷,自是大善。來日與歐陽州主同殿為臣,亦是一大樂事!”
李賢在看完江總所奉上歐陽頠的降表之後,頓時便不由得面露笑容,望著江總笑語說道。
大唐朝廷從很早開始便嘗試與嶺南方面的勢力進行接觸,只不過效果不是很理想。畢竟說一千道一萬,之前的大唐對於嶺南地區都乏甚利害影響,所以對於北面派去的使者,歐陽頠一家雖然保持著接觸,但卻一直沒有談論什麼實質性的問題。
彼此間倒是有一定的商貿往來,但是因為有著大庾嶺等一系列山嶺阻攔,商貿的發展也大受限制,並沒有形成太大的規模。
很明顯歐陽頠說自己早有歸義之心只不過是客套話罷了,若非今年以來唐軍在江東地區突破甚大,再加上嶺南形勢也因侯安都的敗退返回而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使得歐陽氏的勢力存在甚至於生存都遭受了極大的威脅,其人怕是也不會選擇向大唐投降。
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人當下持有怎樣的態度、會有怎樣的做法。廣州乃是嶺南地區最關鍵最核心的區域,如果唐軍能夠兵不血刃的便將廣州接收過來,那麼對於接下來的嶺南戰事無疑是會產生決定性的作用!
眼下唐軍對於嶺南地區的形勢變化也有著各個渠道的瞭解,也清楚歐陽氏與侯安都彼此間矛盾已經是勢不兩立的程度,如今侯安都在嶺南勢大,也對歐陽氏產生了巨大的威脅,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投靠大唐也是比較明智的自救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