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1 君死國滅(第1/3頁)
章節報錯
不同於高演的絕望消極,魏軍在獲得城外的大勝後並沒有就此停止下來,而是繼續追擊城外的齊軍和突厥潰眾。
此役十數萬眾參戰,拋開幾方戰死沙場的軍眾,其他大部分的軍眾仍然滯留在戰場上,北齊方面只有少部分及時撤回了城中。
為了儘可能多的削弱齊軍後續的守城力量,魏軍當然要趁著這些齊軍軍眾還沒有被有效的收撫並重新組織起來的時候而大加追剿。因此魏軍諸路人馬便也不辭辛勞的繞著晉陽諸城周邊進行追擊,但凡發現齊軍的蹤跡,要麼便砍殺,要麼便收降。
至於突厥亂軍方面則就簡單得多,基本上就是放任自流的狀態。此時突厥烏尊可汗被斬殺的訊息也傳揚開來,這更加劇了突厥人的驚慌恐懼。雖然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可汗被魏軍斬殺,但這些突厥軍眾們也不能就此習以為常,該有的慌亂忐忑還是免不了的。
如今晉陽城外這些突厥軍眾們,有的早已經選擇歸附魏軍,有的則在各自首領率領之下、趁著魏軍追殺齊軍之際而向北奔逃,有的則遊魂一般在晉陽城郊遊蕩不定。
小可汗攝圖這會兒態度亢奮又積極,他先一路跑到唐王面前叩拜問安並作請示,在得到了唐王的允許之後,便打起南面小可汗的旗號,開始在戰場上召集收編那些突厥卒眾,為他接下來入主突厥汗廷而籌備人力。
後續戰場上的追剿與清理,李泰並沒有再親身參與。因為晉陽縣城狹小、城牆也比較低矮,於是他便暫時前往之前突厥大軍所入據的汾水東岸那座新城稍作休息。
隨著時間進入傍晚,戰場上的各支人馬也陸續結束任務,直接來到汾水東岸的城池集結休整。李泰親自站在城門前,迎接各路迴歸的人馬,望著將士們滿是疲憊但又難掩喜色的神情,他連連揮手笑語道:“辛苦諸位了!”
此時此刻,一聲辛苦足慰疲勞,將士們也都紛紛挺胸呼喊回應道:“為主上效力殺敵,豈敢辭勞!”
這座汾東城池規模倒是不小,足以容納數萬人在其中起居活動,城外還有許多突厥人昨日所搭建的營帳未暇整理起來,足夠魏軍將士們在這裡休整歇息。
城池內外殺牛烹羊整治餐食,李泰則共諸領軍將領們一起回到城內軍府之中總結戰果。此役宇文貴先行率領包括陰山城傍在內的八萬餘眾南下作戰,扣除在肆州回據陘嶺的李賢所率的五千人馬,其他人馬悉數南來。
這一路人馬也承擔了最為激烈慘重的作戰任務,從昨日到今天先後激戰數場,將士傷亡便達到了兩萬餘眾。若非後續援軍抵達及時,任由齊軍與突厥軍眾一起繼續攻打的話,可能連今天都支撐不了,就要因為傷亡慘重而沿西山潰逃了。
講到這一點,宇文貴也是不免心有餘悸。戰鬥打得這麼慘烈,主要責任倒也並不在他,南下晉陽雖然有些冒險,但已經是當時能夠做出的最佳選擇。
無論選擇駐守肆州不動,還是回撤陘嶺,都要遭受齊軍和突厥軍隊的圍攻,須知靈丘方面還有一支自幽州而來的齊軍正當北面退路,而且也會令其餘諸路人馬救援的難度大增。
楊忠本來應是北路軍主帥,但是卻選擇了從西山長城發起進攻。這也是在唐王所率師旅進入河北、沒有及時抵達晉陽匯合的時候一個比較合適的選擇,雖然楊忠做出這一選擇的時候還不知道唐王的行蹤,但是攻破西山長城後無疑令魏軍可作的戰術選擇有所增加,並且及時聯絡韓果等軍奔赴戰場。
從西山長城一路進入晉陽地區的魏軍有將近兩萬眾,以及兩萬多名的離石胡部眾。他們在戰鬥後半程追擊齊軍的時候表現也非常出色,否則單憑苦戰多時的西山師旅也很難攻破那數萬人的齊軍戰陣。
至於東路人馬,則就是皮景和與李泰先後率領兩路精騎合計一萬五千人馬,以及沿途收撫的幾千突厥軍眾。
這幾路人馬累加起來,從昨天到今天這兩天發生在晉陽城外的戰鬥,魏軍前後就投入了十三四萬人馬!
當然戰果也是非常輝煌的,拋開突厥烏尊可汗和那些突厥軍眾這些添頭不說,魏軍單單在主要戰鬥結束之後的追剿過程中,所俘獲到的齊軍數量初步估算便有將近三萬之眾!如果再加上在戰場上的斬殺與追逐逃散,按照正常的比例來說,應該直接就搞掉了齊軍起碼五萬人馬的戰鬥力!
至於從突厥身上搞到的斬獲,除了烏尊可汗那個首級和一身金甲之外,其餘的實在不好估量。因為突厥根本就沒有一個相對標準化的作戰編制,如果單憑一個一個細數去做統計,那數上三四天恐怕都不會有一個結果。
儘管一場戰鬥結束之後堪稱勝果輝煌,但接下來仍然不容大意。眼下魏軍僅僅只是暫時佔據了汾東新城與對岸的晉陽縣城,而晉陽幾座重要的城池仍然在齊軍掌控中。而且像晉陽這樣雄大的城池群,軍民人口起碼有著幾十萬,哪怕是不能做到全民皆兵,但所能夠動用的人力也是非常恐怖的。
另一個時空中周武帝宇文邕險些都在攻打晉陽的時候戰死,李泰雖然已經是梅開二度,但也不敢馬虎大意,還是與諸將認真商討一番接下來的攻城計劃。
眼下的晉陽城池建築,主要分為晉陽羅城、幷州城、晉陽宮等宮苑建築、晉陽南城和晉祠等五大區域。這些城池彼此間互有勾連,但防務相對又比較獨立,而且各城池的情況也都不盡相同,先攻哪一個、後攻哪一個的效果想必也不會相同。
透過對一眾戰俘們的審問可以得知,晉陽羅城所集結的甲兵最多,軍士集散出入多在於此。幷州城裡則集聚了最多的民眾,除了原本就有的城池風俗之外,也是因為晉陽堅壁清野所聚集起來的周邊民眾大部分都被安置在了幷州城中,因此眼下的幷州城擁擠不堪且人員品流複雜。
晉陽宮自然不必多說,乃是齊主居住所在,而且還有著上萬名的禁軍精銳防守。晉陽南城乃是晉陽勳貴們的聚居所在,而晉祠周邊多有官造工坊與官奴營地,這些倒是和李泰早年間來到晉陽時的情況差不多,沒有什麼改變。
在接下來的討論當中,諸將都比較傾向於先進攻幷州城。因為幷州城中情況雜亂不堪,而且因為聚集了太多的平民,想必也是駐軍不多,一旦遭受進攻的話,會釀生出更多的變數。
不過李泰在考慮一番後,還是決定將目標定為晉陽宮,對此他也自有看法:“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今齊國疆土多半淪陷,晉陽已是獨木難支。齊主高演本非能孚眾望之人,亦絕無固守卻眾之才,今若窮攻之,諸城若救,則可跨城擊援,諸城不救,則群徒坐望其君主赴難,義絕國滅!”
他是想透過攻打晉陽宮來試一試眼下北齊的凝聚力,當然攻打別的地方倒也不是不能試出來,但是對於齊主高演則就沒有那麼強的指向性。
齊主高演這個人,既不像其兄長高洋那麼殘暴,也不像其弟高湛那麼荒唐,算是北齊諸帝當中整體上還算有人樣的一個。
不過高演本身性格似乎也有著極大的缺陷,拋開品德方面不說,這個人做事太瑣細。這當然不是李泰的感受,他作為敵人對於高演自然沒有這麼細節的感知,而是高演的表兄弟厙狄顯安評價的,高演不像皇帝而更像一個小吏。
李泰自己的感受,倒是覺得高演在北齊軍事上所發揮出的作用大概類似於宇文護之於北周,總得來說就是比較負面。
就拿這一次進攻北齊來說,像段韶、斛律光等大將都是在內線徒勞遊走,對戰中完全沒有什麼亮眼的表現,這顯然是受到了不小的制約。
一如歷史上的薩保兄,雖然完成了從西魏到北周的政權過渡,並且維護了北周政權的穩定,但是在軍事上的表現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真不如沒有這個貨!
所以李泰覺得,接下來如果不想一座城一座城的去硬啃、與齊軍在這晉陽幾城之間反覆拉鋸,還是要針對齊主高演進行反覆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