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0 朝士通敵(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晞不愧是高演的心腹,一開口就說到了高演的心坎裡。
雖然之前在策劃政變的時候,高演與高湛乃是親密的戰友,可是隨著政變結束,彼此間那一份默契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雖然以高演的性格還不至於這麼快便要卸磨殺驢,可是之前在政變過程中,高湛恃著已經取得的成果逼迫高演做出兄終弟及的許諾,這也在高演心中埋下了一根刺。
如今大事已成,無論高演願不願意履行約定,想起這件事的時候都頗感頭疼。
如今的他春秋正盛,根本還沒到考慮後嗣問題的時候,而兄弟關係又有別於父子,一旦他將高湛立為皇太弟,那就是給自己樹立了一個明確的敵人與競爭者,不只會直接影響到他作為皇帝的權威,更會讓他處於一種隨時可被取代的危險狀態中,這自然是高演所不能容忍的,也是任何一個有志君主所不能容忍的!
如果能夠解決,哪怕只是暫時緩解一下這個問題,高演也是非常樂意的。而派遣高湛作為使者前往西魏似乎就是一個好方法,讓其暫時離開國中,自己可以從容施政、並且調整國中人事,逐步清理掉高湛的人事影響力。
日後縱然其人再返回國中,也不會再像如今這樣對時局擁有著龐大的影響力,到時候高演再如何安排處置後事,便會更加的從容,也有了更多的選擇。
高演想到這些的時候,嘴角都不受控制的微微上揚起來,但很快又在心裡默默否定了這一想法。雖然這個安排看起來非常的誘人,但想要實現卻是非常的難。
這一場政變固然是讓高演成為了北齊新的皇帝,但是高湛在這過程中同樣獲益匪淺。特別是在高演為了控制大局而率部離開鄴都前往遼陽、之後便又來到晉陽,鄴都的一切人事幾乎盡數委於高湛一身。
兄弟兩人分處兩都,如今的高湛可以說是北齊國中權力與勢力僅次於高演這個皇帝之人。高演想要憑著一紙命令便剝奪其所有權力,並將之發配到西魏去做人質,高湛自然是不可能乖乖聽從的。
所以在稍作沉吟後,高演還是緩緩搖頭並說道:“方下國中初定,長廣王乃是宗中為數不多才力兼具、可當重任者,尚有許多大事需仰其分勞,不可輕易遣出國門,還是另擇別員吧。”
王晞聽到自己的提議被皇帝否決,便也不再多作爭辯,當即便退回了自己席中坐下來。
旋即便又有屬員陸杳起身說道:“魏國所以求以神武嫡脈為質,所擔心無非我國會因血脈而怠慢質子、輕易毀盟。今至尊昆季皆壯,乃是國之瑰寶,無論使用何人於外,都難免荒置宗家良才。不如由下代衝幼子弟挑選,太原王、濟南王等皆先帝嫡血,神武嫡孫,血脈尊極,足以為質。”
“這……”
高演聽到這話後,眉頭便又緊緊皺了起來,臉上流露出猶豫掙扎之色。
太原王高殷、濟南王高紹德,皆是先帝高洋與其皇后李祖娥所生嫡子。陸杳提議將他們二人作為質子送往西魏,意思自然也是很明顯,那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斬草除根。
高演對於這一提議自然也是非常動心,雖然說眼下在他心目中對自己威脅最大的乃是高湛這個弟弟,高殷兄弟倆則還排在後面,而且老實說這隱患也不見得有多大的危害。但若能夠趁機解決一下這礙眼的存在,順便又滿足了西魏的和談要求,也是何樂而不為。
不過高演難免還是有些猶豫,因為畢竟他剛剛從先帝高洋手中接過皇位,並在兄長臨終前也答應了要善待幾個侄子。
如今高洋屍骨未寒便要將侄子作為質子流放於敵國,這多多少少有些說不過去,也讓高有點過不了自己心內這個坎兒。高洋對他的評價確是一語中的,他本性未必良善,但卻愛作矯飾,哪怕心裡非常願意做的事情,也要因為顧忌群眾看法而猶豫再三,需要諸多權衡才能痛下決斷。
“先帝將家國託付於朕,朕尚未有大功以報答此情,難道竟要迫於無奈、將諸猶子遣送賊中?”
心內掙扎一番之後,高演便忍不住長嘆一聲道。
聽到皇帝作此感慨,群臣一時間都有些不會了,只覺得皇帝履極以來,別的不說,單單在矯情方面當真是變本加厲。
作此感慨未必就是否定提議,無非是想找一個能夠讓自己在情理上得所依仗、能夠說服別人和自己的理由,可問題是這件事說破了天那也是要翻臉無情、斬草除根。難道得說因為先帝戰敗無能、連累家國,所以遣其諸子為質、為其父償罪?
且不說這理由難以說服別人,真要說出來的話,那可就比事情本身還要更加的涼薄無情、令人唾棄了!
眾人一時間真的想不到能夠用什麼樣的理由開脫,而高演見狀後便也只能暫且放下此事,準備來日再作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