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6 忠良難得(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泰歸鎮之後,許多事務再次湧到他的面前來。雖然周邊形勢不像他去年歸鎮時那樣雜亂,但也足夠他忙上好一陣的。
家中娘子此番隨他赴鎮,自然居住在內府之中。在他歸鎮之前,總管府已經將府邸修葺的更加宜居。而且治內許多大族以及蠻部豪酋們都以侍奉夫人起居生活的名義,主動將自家戶中女子送來總管府接受選募。
這些內府事務李泰也無暇過問,索性全都交付給娘子進行搭理,讓這小娘子忙起來,既能快速融入荊州的生活,也不會感覺太過無聊。
隨同而來的關中時流,則被暫時安置在荊州城中,並有府員引導他們在境內遊覽一番,從而對當下的荊州有一個基本的瞭解,順便等待參加稍後的招商會。
至於李泰自己,歸鎮之後先安排人員護送梁王返回襄陽,然後便開始處理幾樁總管府內部的人事問題。
他此番回朝述職,臺府對於荊州總管的人事結構雖然沒有做出什麼大規模的改變,但還是對幾個具體的人員和職位做出了調整。對此只要不觸及李泰的根本利益和基本方針,他便也沒有提出反對。
臺府此番要從荊州總管府調走荊州防城大都督竇熾、東荊州刺史侯植和新升驃騎開府的賀若敦等幾人,讓他們或是回朝或是返回霸府任事。
本著好聚好散的原則,李泰在幾人離鎮之前,分別安排與他們進行一次談話。首先要作交談的,便是竇熾。
竇熾作為荊州防城大都督,乃是荊州總管府下級別最高的武官之一。每當李泰率部出征時,竇熾便以留守而坐鎮穰城,主管政務的總管府長史崔謙與之分領文武,可以說是李泰的左膀右臂。
級別這麼高的上佐,在主官沒有改變的情況下,通常是也不作更換的,畢竟培養一份共事的默契也並不容易。諸如大行臺宇文泰舊年擔任夏州刺史的時候,於謹便擔任夏州防城大都督,雙方搭夥至今,不只是事業上的好夥伴、也是生活中的摯友,並且還結成了姻親。
不過李泰跟竇熾則就有點不同與此,之前霸府任命他為荊州刺史的時候,指派竇熾擔任荊州防城大都督,與他搭配共事。
這樣的搭配並不是李泰自己的意思,在此之前他跟竇熾也乏甚交情,甚至還有點擔心竇熾肯不肯屈於其下。好在共事以來竇熾也都能很好的擺正自己的位置,在一些重大的決策上面都以李泰的意見為主,就算他有什麼意見發表,也都是一些拾遺補漏的輔助性提議。
李泰對於竇熾也都給以足夠的尊重,並不將之當作尋常的下屬來呼喝差遣,畢竟竇熾的身份和資歷確實不俗,只可惜有點生不逢時以至於時運不濟、反而需要屈居李泰這個後起之秀之下。
故而雙方在荊州共事這段時間以來,倒也算得上是波瀾不驚、互相成就。竇熾因為荊州總管府整體的功勳而得有名爵升遷,而李泰也因為有竇熾這樣一個穩重老成之人留守後方才能放心的各處征戰。
只不過雙方之間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乏甚默契,或者說竇熾做不到李泰心中所希望的那樣能夠全心全意的站在荊州總管府的立場上去考慮和處理問題。
倒不是說竇熾這個人其身不正、三心二意,而是其人身世履歷過於複雜,雙方之間又沒有宇文泰和於謹之間那種面對真正考驗的經歷,彼此間相處起來總是一種禮貌中透著生疏的氣氛,有著一層不易消除的隔閡,李泰便也不敢完全的委以心腹,許多軍政機要都不讓竇熾涉入,也使得防城大都督這個職位的意義大打折扣。
所以對於此番臺府提議調走竇熾,李泰也並沒有提出反對,而是預設下來。至於接下來取代其人位置的,則就是柱國侯莫陳崇的弟弟侯莫陳瓊。
李泰在總管府中設定宴席招待竇熾,並且讓其繼任者侯莫陳瓊也列席堂中。
竇熾如約到來,李泰親至堂前迎接,雙方互作見禮,然後李泰便又向他介紹了一下旁邊的侯莫陳瓊。他見竇熾仍是一身袴褶戎袍,且眼神有些肆無忌憚的上下打量侯莫陳瓊幾眼,明顯是心中有些不忿,李泰便也不由得暗歎一聲。
人生絕大多數時候,出身、立場和選擇都要遠比個體的努力更加重要。所謂的人定勝天,往往只不過是自欺欺人,但如果不相信、不肯努力又沒有別的優勢的話,那麼未來絕對還不如眼下這個逼樣。
竇氏乃是鮮卑豪門大族,竇熾這個出身絕對碾壓世間大多數人,包括侯莫陳瓊。可問題是如今運勢並不在他們這一方,就連宗室之家元氏、長孫氏都日漸沒落,竇氏自然也不例外。
竇熾資歷雖深,但因並非霸府嫡系,故而來到關西多年基本都是處於閒置狀態。
之前竇熾被委任為荊州防城大都督,估計也是因為霸府想要在荊州形成一種多元局面、彼此制衡,但卻沒想到南梁劇變給東南戰局帶來莫大的轉機,而李泰又敏銳的抓住這一機會並且充分的擴大戰果,奠定了其人在荊州說一不二的局面。
如今對霸府來說,繼續將竇熾留任荊州也已經起不到牽制李泰的作用,反而還有可能讓彼此聯絡加深,還不如換上其他更有價值的人。
對於李泰而言,竇熾在職雖然也給他帶來了一定的助益,但也並沒有重要到不可取代,而且彼此間關係也並沒有發展到親密無間。換上如今的侯莫陳瓊,起碼李泰指使起來可以更加隨性。
幾人入堂坐定下來,李泰便先自感嘆道:“之前奉命出守荊鎮,心內憂恐資歷淺薄、難堪大鎮,幸在大都督仗義相隨、共事府中。仍記得舊年初臨此境,入眼所見多有荒蕪,某等府中群眾同心共力,遂成今日局面。
我雖忝為府主,但若沒有大都督等雄才壯力之士傾心相助,恐怕也難創成諸功。今者朝廷傳詔相召,心內雖然不捨,但亦不敢阻礙大都督高就。且將之前共事一番的情緣寄於此杯酒水,酒薄情厚,言短意長,此間話別之後雖然舉目難見,但也盼望能夠頻向問候!”說完這話之後,李泰便端起酒杯來一飲而盡。只是他這番話聽起來情真意切,但其實也虛假的很,如果他真的這麼看重竇熾,憑他如今所擁有的話語權,臺府也不敢態度強硬的將竇熾調走。
但成年人的世界裡,很多事也不必說的太清楚,竇熾聞言後便也連忙端起酒杯並起身回應道:“使君言重了,末將能得相攜入此,得與府中群眾相擁殊功,已經是倍感榮幸。如今職命有改,不能繼續效力於府中,心懷雖然倍感遺憾,但也期盼其他府員群眾們能夠繼續為使君分憂效勞、為社稷再創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