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二陛下看來,李承乾能夠有如此巨大的轉變,多半就是因為去了民間。

一個從小喊著金湯匙長大的太子,願意去到流民中間救濟百姓,還能冒著極大的風險解決瘟疫之事,本就不容易了。

況且,這還是李承乾自己提出來的!

雖然李世民從小家世就很好,但這不代表他沒有吃過苦。

正相反,他一路幫著父親李淵打天下,在軍中與士卒們同吃同睡,風霜雨雪,吃的苦或許比朝廷裡許多人都多!

也是因此,李世民的教育觀念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他對李承乾嚴厲,可由於兒子的身體原因,又不能把體弱多病的太子丟到基層去辦差。

於是只能揍,怎麼揍都有太醫能看好。

長此以往,父子倆之間就成了惡性迴圈。

聽到父皇難得地誇了自己,李承乾心裡當然是激動的。

但他面上只露出了個溫文爾雅的笑:

“父皇,城外流民一事,確實也多虧了陸恆啊!”

“昨日若沒有他幫忙,恐怕孩兒會在陰溝裡翻船,被流民鬧得脫不開身。”

“而那些流民原本只以為我們都是官差,所以只畏不敬,也是託了他的福才能讓所有流民令行禁止。”

“事情結束後,您真得多賞賜他呀!”

李世民詫異地挑起了眉頭。

陸恆這小子,有這麼大的本事?

他疑惑道:

“孫神醫不也去了嗎,這受人尊敬的事情,哪裡能輪的上陸恆那小子?”

李承乾便將昨天發生的所有事情和盤托出,但並沒有在裡面摻雜任何的個人猜測。

他只是十分客觀地描述了一切。

莫名其妙的聚集,謠言,暴亂的青壯流民,憑一己之力跟流民硬剛的陸恆,虎頭幫替陸恆出頭,以及救人服眾……

一樁一件,娓娓道來。

但這些便已足夠了。

李世民安靜地聽著,越聽臉就越黑。

聽到流民差點暴動起來時,他幾乎氣得要將桌子都給掀翻了!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李二陛下站起身來,面色漲紅,在殿內來來回回踱步直打轉,顯然是氣得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