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年冬,是公元627年。

這個時間相對於陸恆來的二十一世紀,幾乎算是半個原始社會。

沒有電,沒有氣,更加沒有網路,一切設施都需要從頭開始。

陸恆也很清楚,要讓大唐建設成後世的模樣,即便他是一個穿越者,也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裡沒有科技發展的土壤。

士農工商的階層深入人心。

而最底層的工匠和商人,最被人看不起,可他們卻偏偏正是發展科技最需要的人才!

後世西方工業革命,源頭便是商業開始蓬勃發展,商人需要大量生產力,而單純人力已經跟不上市場需求了,所以才會把主意打到技術改革上來。

顯然,大唐並沒有這個背景條件,或者說小農社會統統沒有。

正是因此,陸恆才會硬要創造條件出來!

貞觀系列酒生產出來的目的,並不是藉此打垮世家,這只是順帶罷了。

最主要的,是他希望用這酒巨大的商業屬性,來帶動包括李世民在內的所有人,告訴他們,生產力跟上來了才會有更大的收益!

現在,第一步已經達成了。

當初弄出貞觀十年春的效用,在初步顯現。

陸恆回過神,望著自己面前的那群學生,高聲道:

“看見這個壺蓋了嗎?你們知道,為什麼它分明只是被蓋在壺上,卻莫名其妙突然被頂地冒了起來嗎?”

學生們面面相覷,遲疑了半天,才終於有第一個人開口說話。

“是因為裡面的水被燒開了。”

陸恆搖頭。

“我問的是,為什麼水被燒開,壺蓋就會動?”

沒人答的出來。

不是因為他們笨。

學生中不乏讀過書認識字的孩子,他們在家道中落前也接受過還算得上良好的教育。

他們答不出來,是因為這在普通人的腦子裡,是一件完全不需要去思考的事情。

水燒開了,壺蓋自然會動,這有什麼問題?

始終沒有人回答得出來,這是陸恆意料之內的結果。

他頓了頓,回身指著那仍舊在咕咚咕咚的壺蓋,一字一句地開口。

“我來告訴你們,從這裡可以看到多少知識——”

“這是鐵壺,鐵的傳熱效能比起陶器瓷器要更加良好,所以同樣大小的器物,水在鐵壺裡燒得更快。”

“特意叫陳工頭打造一個沒有壺嘴的鐵壺出來,則是因為這樣看要更清晰一點。”

“壺裡的水被燒開之後,裡面的水會隨時間慢慢減少,最終變得沒有,這就是所謂的水被燒乾了。”

“水不會憑空消失,沒有任何物質會憑空消失,它們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和狀態在其他地方存在。”

“正如壺中變少的水一樣。”

“這裡頭的水被燒開之後,就變成了水蒸氣,也就是你們看到的冒出來的白煙,那同樣是水。”

“現在,我要再次問你們一個問題。”

“水被燒開後變成蒸汽,它能夠將鐵質的壺蓋頂撞得反覆動起來,那麼如果將這樣的壺變得更大、裝的水更多,它能夠產生多大的力量?”

一片沉默。

所有學生都呆愣愣地看著那個被頂起來的壺蓋,它仍舊在被頂起來又放下去的迴圈之中。

寒風依舊瑟瑟,學生們站在風裡,臉和手都被吹得通紅,卻仍舊沒有一個人挪動。

他們都看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