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循攬著甘棠靠倒在床榻邊,語氣中多了幾許悵然,“當年大伯父一家盡數消失在戰場上,找了一年多都沒信後,就報了戰死,先帝爺都給他們封了諡號,後來陛下登基……卿卿,你也曉得先帝爺做了十多年太上皇的事吧,陛下登基,說難聽些,是篡位。

可那時,陛下不能不篡,幾年間接連打的十場大仗輸了七場,在由著先帝爺的興兒打下去,苻朝又要回到先帝爺登基之前。

那時陛下的一十八個兄弟都要死絕了,所以無論私心還是公心,爹都支援陛下逼宮,讓先帝爺退位,因爹的全力支援,事成後,陛下便把堰國公府的爵位給了爹。

那時爹剛舉行了繼任堰國公的祭祀儀式,大伯和大堂哥就歸來了,當時朝堂上吵成一片,娘那時懷著商音都快生了,也要和內宅女眷們周旋,讓她們的父兄為爹說說好話,故而後來傷了身子,養了許久才有四妹妹。

這事鬧了許久,最後陛下不忍傷爹一心扶持他上位之心,沒把堰國公府的爵位要回去,而是重新給了大伯父威勇侯爵位……帝王縱橫之術,除非是開國功臣,不然那能讓一個氏族出兩家王侯,故而陛下給的威勇侯爵位在大伯父那一房三代之內位比親王,三代之後降等襲爵。

其實陛下是望著我兩家好的,所以他讓伯父,大堂哥,和大堂哥嫡長子三代尊容都比我們這一房高,三代之後,便是再深的隔閡都能消失在時間這條長河裡。

伯父和爹也希望我們兩家能合好如初,但大堂哥一心要在出徵北戎,為大伯母和他的兄弟姊妹們報仇。

我幼時曾聽的大堂哥夢囈,他說大堂姐二堂姐和大伯母死的極慘,大堂姐才八歲,二堂姐才六歲多一點,那群北戎人也不放過,生生奸了她們一日一夜,最後還剖開她們的肺腑,拿她們燉了湯,大伯母的情況自也不好。

大堂哥說他羨慕我的運勢,朝廷要武將轉文臣,爺爺負責在幾兄弟裡抽籤,抽中了爹把兵權交出去,後來我又被選為太子伴讀,只要我不生不該有的野心,由爹和我當家的堰國公府未來五十年不會敗。

他不服我,自打回閆隆城,就一直針對我,他提出要替換我成為溫恕伴讀,爹一開始是同意的,但見他毫不手軟的殺了一個陪他很久的小廝後,爹就拒了他,於是他越發看我不順眼,連帶著在北軍營的二弟也頗受他折騰。

也幸而二弟他是武痴,不在乎這個,每次被大堂哥派去做些艱辛之事時,他都高興的不得了。

卿卿,你不知你剛入堰國公府就得了誥命,被寫進族譜,大堂哥有多生氣,他總覺得明明他才是呂氏長子嫡長孫,堰國公爵位最正統的傳家之人,可偏偏什麼都會落我一籌,所以明明我們成親第一天,不是先前商定好的讓大堂嫂上族譜的日子,他還是提出讓大堂嫂那一日上族譜。

我曉得大堂哥的不容易,願意讓著他,可他此次還是讓我心寒了,我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我們倆鬧起來,最終害的還是整個呂氏,並非只有我與他。”

“他道我命好,我也覺著我命好,沒遭受他遭受過的苦難,可我與他若是隻能出頭一個,那我也是不願意讓的,我亦有我的抱負,若我讓了,大堂哥棄我如蔽履呢?”

“威勇侯府,三代之內食邑位份可比親王,我只希望大堂哥在折騰幾年,就把心放在好好教養孩兒身上,讓如今的仇怨都化為雲煙,這樣我們兩家或許有合好機會,不然我與他也只能兄弟鬩牆一遭了。”

若呂循打小接受的就是得恭敬長房嫡長孫,唯呂氏家主令馬首是瞻的教育,在呂大堂哥的步步緊逼下,他可能會讓出爵位。

可呂循他打小受到的是做為呂氏傳家之人,得統領呂氏兒郎,共建呂氏一族輝煌的教育,他已經握過權利的手杖,且他使用起來,也很遊刃有餘,他便沒理由讓了。

要是真要怪,也只能怪人生際遇,誰也說不定。

誰讓偏偏是呂循的爹被呂循的爺爺抽中,做為呂家第一個武將轉文臣的人,幸運的避開了後來十戰七輸的慘烈,得了闔家團圓,然後他戰戰兢兢在朝堂上學著做一個文臣時,陪今上為了那至高無上的皇位拼過命。

今上認真算起來,是逼宮是謀權篡位,那時他也很艱難,他不能讓為自己拼過命的臣子心寒,於是他就只能儘量讓呂家這兩房兄弟及知曉此事的後代子孫保持平衡,然後餘下矛盾靠時光,靠人心終究不是鐵做的消解。

甘棠從呂循懷裡起來,給他倒了一杯茶,呂循飲過茶後將茶杯擱在床邊小几上覆把甘棠攬在懷裡,一下一下摩挲著甘棠手臂。

只有這樣,呂循心裡升起的鬱燥才能消失。

甘棠在呂循懷裡找了一個舒服的位置靠著,才說,“究易哥哥,那大堂嫂是好的嗎?或許可以從她下手,從前你不好與大堂嫂相見,如今你有我了,我替你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