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對峙已經五天了,這五天時間趙英圻與關正農一直在佈置防線,原先李平守的陣地是關正農在瞭解趙英圻打敗王林之後模仿構築的,實際上只是生搬硬套過來的,之前對戰王林時,趙英圻斷定王林沒有足夠的攻城器械,所以才會選擇春內道北端最狹窄的地方進行陣地構築,主要是為了使防守兵力更加集中,並且降低與周軍騎兵的接觸面。

但如今還用同樣的方式去防守李元白如今軍械充足的大軍就十分不明智了。

因此趙英圻將陣地後撤差不多兩裡,同樣構築三條三丈高土牆,原來李平堅守的陣地已經被趙英圻毫不留情的拆了,土牆全部推平,防止給周軍以掩護,器械全部後撤至第二、三道土牆後,然後挖掘了五條乂字形壕溝,壕溝寬一丈深兩丈。

同時因為趙英圻在之前李平防守時意識到現在的鎖釦沙牆在面對攻城器械時有一定缺陷,所以利用比較充足的時間進行了一定的改進。

本來李平並不同意拆除他的陣地,奈何朔國國內已經傳來了旨意,李平作戰不力,即刻還朝;關正農全殲王林一萬五千精騎,官升半級至從五品上游騎將軍,戰後再行封賞,統領嘉、內兩縣所有軍力,還有後續將會派來的一萬五千軍,必須要拒敵於春內道以外;趙彤勇武過人,得封從五品上游騎將軍,暫歸關正農節制,戰後另有封賞。

李平意氣風發的來,灰突突的走,但是臨走時還是表示了十分高興能與趙彤同朝為官。

關正農高高興興的接旨,滿臉苦笑的解釋,表明絕對不敢節制趙彤,也不停的安慰趙英圻,朝中只是還沒下發對趙英圻的封賞,並非無視。

趙英圻自己來看其實並沒有什麼不滿,畢竟他本來也沒準備在朔國任職,朔國這條爛船不知何時就會沉沒,自己在這純粹屬於浪費感情。

倒是趙彤很不高興,一整天都沒給關正農什麼好臉色,在請朔國傳旨的小太監吃飯時,就因為小太監一句“關將軍好生無禮,怎麼能讓一介白身與咱家同席”,趙彤知道說的是她家先生,所以在為趙英圻斟酒時“不小心”碰到了小太監膝蓋上的麻筋,讓小太監抽了一晚上筋,趙英圻聽著小太監尖細的慘叫實在心煩,不得已從關正農的軍營搬到了內縣縣城裡將就一晚上。

內縣是一個軍城,裡面幾乎沒有老百姓,都是一些軍漢、商人還有就是做皮肉生意的半掩門。

實在不是一個居住的好環境,內縣南邊是春嶺的崇山峻嶺,北邊是內廷山的懸崖峭壁,每天只有辰巳之交的朝陽和申酉之間的夕陽,這就讓內縣這座軍城內時常有一種潮乎乎的感覺,雖然軍營中也好不到哪去,但是最起碼沒有軍城內這股亂七八糟的味道。

對峙第六天早上,這邊趙英圻隨著關正農高高興興的送走小太監,另一邊周軍中軍帥帳,周國傳旨的太監也到了。

一個小黃門宣旨之後也不敢在李元白和二皇子面前拿大,只是陪著笑拿了點敬儀就趕緊回朝覆命。

留下李元白二皇子還有一眾將領在中軍帳中思考後續的事情。

旨意中要求李元白儘快衝進春內道,兵臨內縣城下,以內縣安危作為後續三皇子到來談判的資本。在金國大獲全勝的三皇子於昨日已經收到旨意,正在轉道向春內道開來,預計四天內就會到達。

二皇子此時就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不僅自己損失一萬五精兵,現在還要被三皇子跑過來看笑話。

剛才的小黃門還悄悄的跟二皇子的護衛頭子說皇帝本來想要降二皇子的王爵,被皇貴妃勸下了,二皇子的護衛頭子偷悄悄的塞了兩錠金子給小黃門,小黃門才喜滋滋的走了。

旨意中沒有說明該如何對待趙英圻,也沒有說趙英圻要求的贖金該怎麼辦,乃至於李元白和二皇子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王林三人,或許只是二皇子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

中軍帳中,李元白下了將令,於第二日進行第二次進攻,由二皇子全權指揮。

這讓二皇子更加懵逼了,怎麼突然就讓他開始指揮戰鬥了呢?

李元白沒有多說,下了將令之後就跑了,徒留二皇子一人在風中凌亂。

在李元白看來,三皇子就要來了,帶著剛在金國大獲全勝士氣高昂的軍隊,帶著皇帝只能在皇室內部流傳的訓斥二皇子的密旨,帶著皇帝已經劃好的談判紅線,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