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小彤該怎麼說呢?”趙彤感覺到這是很重要的一個任務,有些害怕給先生辦不好。

“沒什麼,你就照實說就行了,你知道什麼就說什麼,無所謂。”趙英圻本來也沒打算真問周國要贖金。

“是,小彤這就去了。”趙彤打馬向前線而去。

...

今天是連永定也就是周國二皇子來到春內道的第二天,這天二皇子早早的就起來了,侍衛長為二皇子牽來馬匹。三萬人的周軍,分為前軍兩個五千人營地,中軍一萬五千人營地,後軍五千人營地。

二皇子的後軍營地距離中軍軍營有兩裡地,從二皇子的軍帳到本次周軍主將李元白的中軍帥帳足足有六七里地,心中焦急的二皇子不等主將李元白擂鼓聚將便早早的來到了中軍帥帳外。

王林和張寒帶著的一萬五千精騎衝入春內道,已經六日沒有訊息傳來了,這一萬五千精騎是他這幾年花了大功夫培植起來的嫡系部隊,張寒也是他求了很多次母妃好不容易從父皇手裡求來的,本想著這次對朔國的戰役過後,自己可以嘗試拉攏張寒,也能立下大功,為父皇元月初八五十五歲大壽奉上一份孝心。

可是王林作為自己門下少有的善戰之將,從不會有這種五六天不往回傳信的情況,已經壓上大注的二皇子心中十分不安。

二皇子達到中軍帥帳的時候不過卯時三刻,天空還是一片黑暗,寒風呼嘯,周軍紮營在春內道外十里處,正好處在春內道的大風口處,西北風呼嘯著衝入春內道,二皇子緊緊的裹著自己的大髦披風,中軍營地只有搖曳的燈火和不時列隊走過的巡營隊。

此時中軍營地中的當值校尉走了過來,二皇子詢問半天,才知道李元白此時還沒起床,李元白是周國掌軍大將,是周國國都同英府周邊四大掌軍大將之一,官居三品雲麾將軍,此次率軍進攻春內道得封從二品鎮軍大將軍,統帥對朔戰事一干將士,有臨機專斷之權,頭甲高手。

李元白已經是六十三歲的老將了,馳騁沙場大半生,膝下無子,唯有四十七歲時的一女,在周國是堅定的帝派將領,從當今周國國君還是皇子時就追隨左右,因而李元白在周國不論朝堂還是軍中都地位極高,二皇子也只得站在寒風凜冽中等待。

兩刻鐘後,中軍響起聚將鼓,這是三通鼓,三通鼓是會傳遍全軍,前軍、中軍還有後軍所有校尉以上軍官及督司馬都要聚集中軍大帳,三刻不到軍法從事。

周軍軍制中還有一通鼓,一通鼓也被叫做小聚將,即營內校尉以上軍官及督司馬聚集議事。

三通鼓隨著中軍傳至兩個前軍軍營和一個後軍軍營,周軍四片軍營都隨著這三通鼓運轉了起來,各個部位當值軍司馬開始安排哨戒換班,斥候回報,生火造飯,飼餵馬匹,檢查輜重,清點糧秣等工作,而各營校尉和督司馬急忙爬上戰馬向中軍奔去。

不到辰時,全軍共十八個校尉,二十一個督司馬全部聚集在中軍大帳外,紛紛與二皇子見禮。

一聲“鎮軍大將軍到!”正好卡在辰時之前的點上,一個身材魁梧頭髮花白的國字臉老將出現在眾將面前。

“全軍督司馬何在!”老將聲若悶雷,十分威嚴。

“稟鎮軍大將軍,末將在!”右邊第一個身著暗紅色鱗甲的軍官拱手施禮。

“清點各級軍官到卯,收取各營軍政內務情況,安排巡營檢校事宜!限你三刻鐘內整理至中軍大帳,不得有誤!”李元白右手掐腰左手扶劍,下巴一抹三寸花須隨寒風搖擺,環視一週眾將後轉身步入中軍大帳。

“是,領鎮軍大將軍命!”這個軍官轉身向後,大聲命令:“前軍兩營,中軍大營,後軍大營督司馬,速速歸攏各部督司馬,檢校情況,兩刻鐘內上報,違者斬!”

這個軍官是周國四品明威將軍周敬,跟隨李元白已經有十餘年了,對於李元白的統軍習慣十分清楚,言說三刻,最好兩刻搞定。

中軍迅速奔出五六個傳令親兵,二皇子就站在左邊第一位,身後一排全是各級將軍校尉,右手全軍督司馬周敬身後則是各級督司馬,從二皇子開始,一個一個的入中軍大帳,順帶在中軍大帳門口點卯畫押,而全軍督司馬周敬則肅立中軍大帳門口,親眼看著每一個軍官進行點卯。

周國點卯要求在卯時內完成,李元白習慣辰時升帳,故而他一般都是在卯時四刻起床,五刻擂鼓聚將,八刻點卯,辰時入帳議事。

所有的軍官全部點卯畫押之後,周敬親自驗看無誤後將自己的名字簽在最後一行,並寫上一句“驗勘無誤”畫押,將點卯畫押的紙捲起來雙手捧著步入中軍大帳。

“稟鎮軍大將軍,全軍校尉以上軍官全部到齊,無一缺席請鎮軍大將軍驗看!”將點卯的紙放在帥案之上就回到右手首位站定。

李元白端坐帥案之後,剛才腰間的長劍已經放在了帥案右手的架子上這是御賜帥劍,左手邊放著御賜“鎮軍大將軍印”,御賜帥劍旁是李元白的佩劍白虹,“鎮軍大將軍印”旁邊放的是統兵虎符。

李元白沒有去看帥案上的點卯畫押,而是站起來直接開始指派任務:“前軍兩營各留五百軍留守,中軍四千軍留守,後軍五千軍守營備戰,其餘各部集結列陣,前軍四千騎兵一陣為左翼,中軍四千騎兵一陣為右翼,中軍八千步兵為前陣,中軍四千騎兵為後陣,列陣後前壓六里。本將要求辰時四刻前須得集結完畢,延誤軍機者,斬首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