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寒料峭終還暖 第六十六章 殿中鬧劇(第1/2頁)
章節報錯
待到眾頭甲高手紛紛入席,皇帝也已坐定,殿中殿外諸文武官員隨司禮黃門的引導,高呼萬歲,恭賀大壽。
周國在同英府的五品及以上文武百官均已入席,晟天殿中還有有十幾個席位空著,這些就是各國使節的位置了。
隨著司禮黃門逐一唱名,各國使節也紛紛進入晟天殿見禮。
首先是東吳。
東吳地處申廿大地東部,比鄰東海,申廿大地最大的一條江河——瀾江從東吳中間穿過,宣府就在瀾江南岸,另申廿大地中的江南也就是指的瀾江以南吳國境內,吳國國力也是十分強盛。國都宣府。
之後是西楚,西楚位於申廿大地西部,緊鄰通天山脈,與周國之間以通天山脈東麓、蘄山和春嶺為界,西楚國土普遍地勢較高,而且騎兵也已建軍,對南方諸國居高臨下,軍力不可小覷。國都寧州。
南越,南越位於申廿大地西南部,國土是全申廿大地除周國以外最遼闊的國家,與西楚接壤,因其國內凌山的存在,故而國土一半高原山地一半平原,瀾江就發源於南越境內,國都陵州。
陳國,位於東吳以南,魏國以北,比鄰西海,作為南部國家,境內也有不少水系,但是沒有大型江河,所以一直在與東吳和南越溝通修築運河併入瀾江,以便於將國內水系與瀾江水系合併,實現通航貿易。國都洪州。
魏國,位於申廿大地東南部,比鄰南海,作為最南邊的國家,境內也只有一些小型水系,並沒有大型江河,目前與東吳處於結盟狀態,也一直在推動運河修建,便於鞏固吳魏之盟同時加入瀾江貿易水系。國都潼州。
之後是近些年來與周國常有戰事的朔、金兩國,這兩國派人來也是無奈之舉,地處周國這麼一個龐然大物旁邊,又正值國力鼎盛,不來就又給了周國挑起戰事的藉口。
最後就是鄭、梁、齊、襄等小國。
諸國使節見禮之後也紛紛入座。
入座的位置也頗有講究,趙英圻正對面就是東吳使臣,左手邊的是西楚使臣,朔國的使臣在趙英圻左手隔了兩個座位。
挺有意思的是朔國只來了一個正使,是朔國鴻臚寺少卿,而其他國家都是一個正使兩個副使。
導致席間還有一個空位。
周國皇帝好奇之下問了一句,誰想朔國鴻臚寺少卿說他們的皇帝將趙英圻和趙彤任命為了本次副使。
引得眾人紛紛側目。
朔國的使節也是苦笑不已,當初朔國皇帝以為趙英圻只是趙彤夫婿,故而給趙彤封了個三品雲麾將軍,趙英圻卻只有一個六品朝議郎的蔭官,後來趙英圻與趙彤離開春內道,導致朔國丟了嘉、內兩縣,皇帝還是轉不過彎,以為是封賞不足,憤而出走。
後來又下旨將趙英圻官左遷四品兵部侍郎,其實連升七級已經很夠意思了,可惜未免小家子氣了。
聽到這裡,趙英圻也是樂的笑了出來,兵部侍郎千千萬,基本四品以上武將都會掛一個侍郎的散官銜,唯有稱為左右侍郎或者加一句輔理兵部才算是有實權的職官,而今朔國使節只說侍郎而無其他,自然還是一個蔭封的散官。
作為主角的趙英圻看了看站在中間一臉窘迫的朔國使節,也知道此事並不能怪他,算一下時間,他從朔國嵐州出發之時自己還沒有位列頭甲,朔國這一封賞也不能算是失禮,只是像趙英圻之前所說那般,忒摳門了些。
趙英圻躋身頭甲的事情前幾日傳遍同英府,而且現在看公主與趙英圻這一副親密樣子,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來人家入仕周國已經板上釘釘了,朔國使節也非常為難,這相當於在全天下各國面前出了一個大烏龍。
事關國體,朔國使節也不敢隨意亂說話,只得窘立於周國皇帝金階之前。
倒是公主在趙英圻身邊坐著十分不爽,這種重下而不尊上的做法是真的非常得罪人,而且還相當於是當著全天下的面駁了她意中人的面子,當下開口說道:“誰稀罕你們那什麼兵部侍郎,左右不過一個敷衍罷了。”
趙英圻趕緊拉了拉公主的手,示意不要再說了。趙英圻也並非自己心中沒有怨氣,只是實在不想像這樣說的這麼直白,而且本來也不想入仕朔國。
“想來他們朔國自是人才濟濟,連趙先生這等人物,都也只能做一個四品散官吧。”講話的是二皇子,二皇子此次在春內道吃了不小的虧,著實氣不平,正好暗諷一下。
“哈哈哈,二哥這麼說可就沒意思了,我以為趙先生還是六品朝議郎呢。”趙英圻在春內道被封為六品朝議郎的散官也是隨軍報還有各國諜報傳遍了天下,此時四皇子又提起這茬,引起不少人鬨笑。
四皇子也揪住了這個小尾巴,之前在春內道朔國的那道聖旨可是公開宣讀過的,這事如果沒有被越國國內大清洗蓋過去,只怕也是天下的一大笑談。
“也許是人家趙先生的確經天緯地,恃才傲物呢,朔國這誠意還是差了些,這不請趙先生過去封個親王做個駙馬什麼的確有點說不去。”三皇子這話說得有些誅心了,天下諸國,還從未封過異姓親王爵,千年來異姓郡王都屈指可數,駙馬之說更是暗諷趙英圻攀附永樂公主。
趙英圻聽到這話頗有些意外,本以為周國三皇子不偏向他就算了最起碼也能公道一些,沒想到在這麼大的場面裡還能說出這種不成體統的話。
“皇兄既然如此說,本宮倒要問一句,趙先生何以得罪了皇兄,乃至於連本宮也牽連進去了。”靠在趙英圻身邊的公主小臉一寒,立馬就改了口氣,她一般都是以“三哥”“小妹”互相稱呼,現在的口氣卻這麼官面,看來是動了真怒了。
三皇子這才知道自己口出失言了,但是礙於面子,也值得僵著臉沒有回應。
“夠了,你們在這裡你來我往的,可還對父皇有一絲尊重?”大皇子還是很穩當的,看見場面有些失控,立馬就呵斥了幾個弟妹,可惜穩當有餘,謀略不足,沒看出來皇帝的態度就算了,隨便扯上皇帝就顯得政治智慧不足了。也許作為一個將軍朝官沒什麼,但是如果作為一個帝國繼承人,實在不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