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NH-1型高密度儲能材料(第1/2頁)
章節報錯
深市,海王科技有限公司,超級實驗室內,一身白大褂的徐福海,正在和幾個研究員一起探討著。
這間超級實驗室,表面上只是一棟不起眼的白色二層小樓,但它真正的主體建築卻在地下五十米深處,標準的三防設計,光建造施工費用就花了將近二十個億!
當然,徐福海財大氣粗,也不在乎這幾個錢。這裡是他研製系統黑科技的地方,無論多小心都不為過!
現在的海王科技,前身就是研發海王腦環的那個海王科技,研究員也大多都是原班人馬,之後又招了一些,總人數目前保持在700人左右。
這些研究人員,最低學歷都是國內雙一流大學博士畢業,各研究小組的組長更是可以比肩阿里達摩院、華為戰略研究院的核心骨幹,是真正的技術大牛!
現在這裡研究的主要方向分為生物、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慧幾個大類,新組建的海王集團營收中的將近百分之六十的收入,都被徐福海投到了這裡面!
這種不計成本式的瘋狂投入,換了任何一家大型集團公司,都是無法想象的事情,但在海王集團卻毫無任何問題!
包括林蜜雪在內的6位董事,全部都是徐福海的女人,對於他的命令,根本就是無腦執行。哪怕他有一天命令將整個海王集團全部打包出售,然後將錢全都捐出去,估計這幾個女人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徐董,您提出的NH1型高密度儲能材料,我們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最新一次的實驗顯示,這種全新的儲能材料,具有比鋰電池更加穩定的特性,以及在高溫、低溫、高壓等特殊環境下,依然保持穩定儲能表現的特性!我們拿市面上最先進的高密度鋰電池進行同級對比,我們的NH1型高密度儲能材料在標準單位下的儲能,已經達到了鋰電池的710倍!」
一個頭發花白的科研人員,手中拿著一塊平板,神情激動地和徐福海介紹著新材料的效能。這位科研人員原本是華威戰略研究院的一名成員,在腦環研究計劃中被海王科技挖過來,負責腦環電池模組的研製工作。他本來就是能源領域的專家,之前研究海王腦環的電池模組,實屬大材小用,現在的研究方向,才是他真正的老本行!
本來一開始,他對於這位董事長提出來的新型高密度儲能材料還有些不以為然。畢竟全世界那麼多的新能源企業,全部都在研究尋找這種新材料,但這麼多年過去,除了鋰電池技術,還真沒有哪種材料技術可以突破現有的300H/KG能量密度上限!
但就在這位徐董看似天馬行空的想法指導之下,幾個億的研究經費砸下去,居然真的讓他們搞出了這種NH1型高密度儲能材料!
最新實驗室資料顯示,這種由十幾種物質按照一定比例組成的混合物,電池能量密度已經達到了恐怖的1500H/KG!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一但這種新型高密度電池被使用在現有的電力驅動車輛上,直接可以將原有的續航里程提升710倍!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電動汽車,以頭部品牌比亞迪和特斯拉為例,旗艦純電車型的綜合續航里程普遍在500600公里左右。最新上市的比亞迪漢EV千山翠,號稱續航可以達到715公里,不過那只是標稱資料而已,真實資料也就在600公里左右。
這樣的資料,固然可以比肩大部分的燃油車。但問題是,電動汽車天然自帶的短板——充電問題始終是個無法解決的難題。
短途還好,真要是跑個長途,燃油車在高速上跑個六、七百公里,沒油了可以幾分鐘加滿然後接著跑,但電車如果沒電了,且不說充一次電最少要一、兩個小時,充電樁也不好找,兩相對比之下,優勢一下子就沒有了。
但是,如果將現有的電
動汽車續航里程提升10倍以上呢?
如果一輛電動汽車充滿電後,擁有6000公里的續航,充電問題還是個問題嗎?
以普通家庭用車為例,大多數家庭轎車每年的總里程也就在一、兩萬公里左右,這也就意味著,不管你怎麼用,一年充個兩、三次電就可以了,剩下的時間可以放心地隨便跑!
真要是這樣,還有人會選擇傳統的燃油車嗎?
當這些研究人員再三確認了NH1型高密度儲能材料的真實效能時,那種內心的狂喜是可以想象的,簡直就像要炸開一樣!
徐福海看著這位科研人員激動的表情,笑著說道:「吳工,這段時間你們小組辛苦了,這麼短的時間就把NH1型高密度儲能材料搞了出來,你們都是海王集團的大功臣啊!關於NH1型高密度儲能材料這一塊,現在基本上可以說是研製成功了,不過我覺得在幾種關鍵材料的配比上,還可以再進一步的微調,按我的估計,調整之後,NH1型高密度儲能材料的單位能量密度,應該還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