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

宋攖寧居高臨下地看著殿中學生,找到了楊栩等人,也找到了上官循書院的兩個孩子,都很年輕,從容淡然。

看起來的確很不錯。

周圍有幾位學生,自此拿到試題後,便開始坐立不安抓耳撓腮,握著筆久久未曾寫一字。

最終咬咬牙,聽著內侍提醒時辰,舉棋不定地寫了起來。

恢弘寬廣的太極殿內,安靜得幾乎可以聽見筆尖滑過蜀紙的沙沙聲,直到內侍宣佈時辰已至,令他們停筆,才如釋重負。

楊栩最後檢查了一遍自己的考卷,趁人不備,飛快瞥了一眼寶座上的女帝。

——果真一模一樣!

但更尊貴些,更端莊些,好似離他很遠一般,和問他話時溫和淺笑的女郎又截然不同。

陛下那日是與另一位大人微服訪民間嗎?

宮人來到他身側取走試卷,他連忙低著頭,不敢直視天顏。

幾日後,裘沛有些緊張地來給宋攖寧稟報,將厚厚的一沓考卷送進了書房,見他這心有餘悸的模樣,宋攖寧也不欲多苛責,只隨意誇了句裘尚書辛苦,便安安心心看起卷子來。

其實帝王閱卷,本應是由禮部挑選過後,擇其中最佳的十份給她便可,但她怕裘沛不懂她想要什麼樣的學生,只好一改規矩,親自來選。

如她所料,題目的確是難倒了不少人,前面的經史題基本都是寫得流暢,可越到後面越是慌亂,許多人的字跡都帶著顫抖。

宋攖寧微微嘆息。

其實倒也不怪他們。

這些學子苦讀多年,終於從自己的家鄉,一步步走到了象徵權力頂峰的太極殿上,有了面見帝王的機會,已是大鄴最頂尖的人才了。

雖然不少只會悶頭讀書,但才華還是有的。

她讓宮人給此次判卷的幾位朝臣傳了話,叫他們判卷時不必過於嚴苛,寬宥一些,隨即便開始細細翻閱。

大鄴的前三甲照例是皇帝親自選出的,這也是未來的帝王門生,極為關鍵。

最終,她將自己滿意的三張試卷單獨放到一旁,宮人們前來解開封條,露出了學生的名字。

政事堂裡的眾人目光聚集在此,等待著三甲的誕生。

宋攖寧緩緩看去,盧訥,上官純,楊栩。

據符染調查,上官純應該就是上官循提過的學生之一,她是上官循從慈幼堂帶回來的孤女,出身寒微,但對於時事觀點很是犀利,不輸貴族子女,有當年上官循的才女之風。

盧訥則是與中書舍人盧桓同出一族,範陽盧氏的子弟,得名師指導,在一眾考卷裡脫穎而出不稀奇。

這次的前三甲,倒是意外的都偏年輕些。

宋攖寧暗暗地想,年輕嘛......那就可以為朝廷多幹幾年了,有些人將近五六十歲才考上,沒做幾年事就渾身無力、病弱不堪了,朝廷還得幫忙照料著他們,簡直是入不敷出。

次日,帝王點盧訥為狀元,上官純為榜眼,楊栩為探花,同時,禮部也張貼了進士名單。

崔望熙好奇地看著那幾個名字:“我以為你會點楊栩做榜眼的。”

“他與上官純不相上下,不過上官純更敢說些,也經歷過疾苦,感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