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曉

政事堂。

宋攖寧見眾人面上皆是喜色,也不由帶上幾分笑意。

這次萬壽,沒有如歷史上一般出現變故,傷亡無數流言甚囂塵上,導致她初初即位便失民心,反而有了劍南道大捷的喜事。

史書的走向已經發生了改變。

她的努力沒有白費。

“馮大將軍與崔相此次勞苦功高,朕打算加封馮遇恩懷化大將軍,崔相已是中書之首,便賜弘文館大學士,眾卿以為如何?”

大學士的官職雖位居一品,但到底是個虛銜,用以贊頌文官之功績,傳出去好聽些,歷來皆是宰相兼領,只不過宋攖寧一直未給崔望熙加封而已。

畢竟若真的加官進爵,崔望熙便不得不離開中書省,宋攖寧還不打算這樣做。

至少目前......崔相處事穩妥,熟悉中書政務,即使其黨羽總愛學著禦史臺做派,美其名曰諫君,對她挑三揀四,但捏著鼻子忍忍也過去了。

歷來皇帝都得忍這一遭的。

朝中暫無可以接任中書令一職的人。

崔望熙啊崔望熙。

宋攖寧無聲默嘆,若他是個忠心耿耿,至純效忠的臣屬,該多好。

真正的世族寶樹,崔家出類拔萃的血脈,文能提筆驚風雨,武能持槍鎮山河。

可惜他......

“陛下聖明。”

見眾人無異議,中書侍郎便代為起詔,昭告天下。

“陛下,許長敬即將押送入京......是斬立決還是......”

“暫緩。”宋攖寧搖頭,“劍南謀逆牽扯甚多,刑部先行審問。”

雲氏、許長敬、河西道。

查到的事越多,隨之而來的未知也越多。

宋攖寧感到一絲不安。

封賞那二人的詔令下達後,六部例行彙報了一番公事,宋攖寧額外給謝翼和十六衛撥了軍費,吩咐軍器監,招募工匠能人,更新改良武器。

帝王的這道旨意使不少人心中隱隱有了猜想,從此次征討劍南,到提前準備兵器,十六衛也私下收到了抓緊練兵的訊息——

皇帝是想打節度使了嗎?

若真要動手,恐怕首當其沖便是山南道。

朝廷已掌握劍南全域,聯合京畿包夾山南,無論是地形還是糧草等資源,均佔得優勢。

且山南部分地區剛剛遭逢旱災,尤其西道節度使趙繁,也是不比其餘道強悍,他是唯一一位文官出身的節度使,對於用兵一途遠不如十六衛熟練。

朝臣陸陸續續離開,路上暗中揣測著陛下會準備用什麼藉口發兵呢。

宋攖寧回了紫宸殿,照例遣散眾人,獨自檢視彈幕上有沒有得用的資訊。

“雲絳此人,史書上可有記載?”

彈幕特意去替她查了查資料,最後遺憾地說,沒有。

數千年時光,能在史冊上留下一筆的人少之又少,宋攖寧壓下心底的失落,繼續追問:“崔望熙殺了朕登基後,是如何處理各節度使的。”

關於她史書裡的結局,宋攖寧一直迴避著去問、去看,可疑點重重前,她卻不得不狠下心,面對原本悲慘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