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好幾年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腳踩連綿大山,白亦非彷彿有無數話語,想要傾吐出來。
他在西部金屬礦業工作十多年,跟這片土地,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
僅僅是介紹著腳下的橄欖岩,他就說了差不多半個小時。
“剛才謝總不是說了,他們這邊進行了多年的鉻鐵礦勘查專案,都沒有太大的進展。”鄭高懿對於這樣的學習機會,非常珍惜,聽得非常仔細,甚至帶了筆記本和比,不停地寫寫畫畫,時不時提出一些疑問:“白老師,以前聽您在課堂上說您在這邊工作了十多年,如果按照您的想法,這邊的找礦專案,該怎麼取得突破?”
謝陽暉很是激動地朝鄭高懿豎起拇指,這個問題,簡直問到了他的心坎兒裡。
這次邀請許信和白亦非過來,就是想要聽聽他們對於找礦專案的專業看法。
實在沒辦法,專案進行到現在,投入巨大,取得的成果實在是不足為道。
這裡地廣人稀,工作條件惡劣。
不管是人力成本,還是工程費用投入,都比黑金省高出許多。
短期內無法取得成果,他都快承受不住壓力了。
“白老師,您再看看這邊的地質情況,分析分析,給我們上一課。”他說著,朝身邊的助手示意隨時記錄白亦非的話。
“你這個問題,很寬泛。”
白亦非沒有理會謝陽暉,而是針對鄭高懿的問題,稍加思索之後,沉吟道:“這邊找鉻鐵礦,已經有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各大主要的地質科研單位,都進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非常多的理論成果。
目前已經發現的主要的鉻鐵礦床,都位於蛇綠岩內。找鉻鐵礦? 就找蛇綠岩就對了。蛇綠岩在哪裡存在?就在高山省自西北向南部延伸兩千多公里的狹長縫合帶。”
“兩千多公里?”鄭高懿驚呼一聲。
他們僅僅是從縣城來到專案區這裡? 十公里的距離,就體會到了這邊的惡劣的工作環境。
真要摸清楚兩千多公里的狹長的縫合帶? 而且這裡地勢複雜? 到處名山大川,得需要多麼巨大的工作量!
“這邊的工作非常艱苦。”
白亦非微微一笑? 繼續說著這邊的鉻鐵礦床特徵:“目前在這邊已發現的主要鉻鐵礦床,高品位的? 基本上都是豆莢狀的礦體? 單個礦體儲量很低。比如說東面的大型鉻鐵礦床,其實是一大片鉻鐵礦帶,由許許多多個密密麻麻的礦體群組成。”
“豆莢狀是什麼樣?”馬羨林對這樣的形容詞有些陌生。
“就像是豆莢一樣,或者像是花生一樣? 每一個礦體? 像是小小的花生散落在茫茫大地之下。所謂的鉻鐵大型礦床,正好是許許多多的花生,聚集在了較淺的同一片區域。”
白亦非指著謝陽暉,總算是聊起了有色礦業的鉻鐵礦專案,“他們公司的專案? 我以前就來看過,其實找礦方法沒有錯? 只是運氣不好,沒有找到更多的礦體? 在同一個區域圈不出一個數字較大的儲量而已。他們的找礦專案,其實也見礦? 見礦的礦體品位也很高? 不過一大片區域內? 一個孤零零的小礦體,其實沒有太大的價值。沒有找到大的礦帶、礦體群,意義都大。”
他這話,正是有色礦業這些年來,始終無法在找鉻鐵礦的投入上取得回報的根本原因。
謝陽暉自然是深知自己這邊碰到的難題,卻是沒有任何辦法來解決這個難題。
只能說,找礦這買賣,運氣佔據了太大的成分。
就像剛才他們談起的,高山省境內連綿兩千多公里的大陸縫合帶,很多地方都能夠看到蛇綠岩,能夠找到超基性岩。
可是,想要在這些岩石當中,找到附存大量的鉻鐵礦體,實在是太難了。
大家都說這裡找到了一個大型鉻鐵礦床,那麼這麼大的找礦遠景區內,一定還會存在第二個第三個乃至無數個大型鉻鐵礦床。
說起來容易,真要在這邊投入資金,投入大量經歷開展工作,才能夠切身體會到這項工作的艱苦和迷茫。
想要找到值得開採的大礦,還不知道要碰運氣到什麼時候才能到頭。
“白老師,您這次,一定要給我們出出主意!”他懇求道。
白亦非並沒有表態,因為他實在太瞭解這邊的地質環境。
“走,我們往前面走,前面就能夠看到鉻鐵礦的出露點。”
錢多多一屁股坐在地山,從頭到位聽得昏昏欲睡。
此時太陽正當高空,高山省的太陽,尤其毒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