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成礦條件(第1/2頁)
章節報錯
何曦也是不嫌麻煩,耐心解釋道:“那我就簡單給你們捋一捋好了。
金剛石成礦條件非常苛刻,對熱度、壓力、二氧化碳含量、氧氣含量等等因素要求很嚴格。
碳物質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會結晶形成金剛石。
一般來說,金剛石几乎都是在地下一百五十千米左右的地幔岩石圈中形成。”
“嗯。”許信點頭,這點他有所瞭解。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地方存在岩漿岩,卻在岩漿岩裡面找不到金剛石的原因,因為地下沒有形成金剛石的條件。”
“這裡有金剛石存在,證明地下有產生金剛石的成礦條件。”許信明白了。
“對,這片土地,從專業術語上來說,存在克拉通屬性,也就是金剛石成礦的溫床。”
“既然是溫床,我們腳下這片金剛石原生礦,為什麼達不到工業開採級別呢?”
許信問這個問題,其實牽扯到更深層次的理論。
腳下這片金剛石礦床,見礦情況不好,最淺表的原因,就是金剛石顆粒太細碎。
這一點他早已經知道。
但不止於此。
話題又回到了眼前的金剛石原生礦。
何曦看著腳底泥土,腳尖輕輕劃出一條痕跡,“我們腳底下踩著的這片岩層,其實就是金剛石含礦層,也就是雲母金伯利岩。只是因為裸露在地表,長年累月之下,風化嚴重,岩石隨著風和雨水,流向遠方。
也許在無數年前,也許是幾千萬年前,也許是數百萬年前,我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一個大型金剛石礦床。”
“是。”許信深以為然。
只能說是人類來晚了。
這個金剛石礦床,已經隨著歲月老去,最美的容顏已然不再。
“你剛才問的問題,其實很複雜,關係到數億年,乃至二十五億年以前最古老的地質紀元。
為什麼這裡的岩石,最初定義為鉀鎂煌斑岩,後來又定義為雲母金伯利岩,又和金伯利岩區別開來?
因為這關係到複雜的地質活動,在這片山上,我沒法跟你解釋清楚,有時間我跟你詳細聊聊。
這方面的理論研究,無數學者做了大量工作。”
何曦深知其中涉及的大量理論研究,甚至於很多東西現在都還沒摸索清楚。
不過,他還是簡單的解釋道:“金剛石在地幔岩石圈結晶形成之後,岩漿對流作用,往地殼上面入侵,所過之處,就會融化周圍的岩石。
大部分岩石經受不住高溫,就會融化變成了岩漿的一部分。
有些耐融的岩石,比如橄欖岩、二輝橄欖、方輝橄欖岩等,包裹著金剛石,進入岩漿之後,保持住了本體,隨著岩漿湧到了地面。
岩漿冷卻,形成岩漿岩,有的是岩漿岩脈,有的是岩漿岩筒。
金伯利岩、鉀鎂煌斑岩就是其中有名的岩漿岩,或者叫火成岩。
成名的原因,就是因為只有這兩種岩石中,存在寶貴的金剛石,乃至鑽石!
金剛石在捕虜體的包裹下,就鑲嵌在這些岩石中間。”
說了一大堆拗口的名字,聽得很是聽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