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你怎麼也跟著上火了!”

許恆強斥責了一句,還是一臉風輕雲淡,“你想想我們之前打的第一個深孔,七百一十米孔深見到的第三層陡山沱組,地層傾角大概是七度,你往東北方向順推地層看看。

現在施工的幾個深孔,目的已經不是為了找礦,而是尋找這邊的褶皺轉折端了。

其實吧,往東北方向,礦層不可能無限往深部走。

如果我猜的不錯,七百多米那個鑽孔,甚至都見不到第三層陡山沱組。”

說起來有些複雜,但許信卻瞬間聽明白了。

如果地下的礦層真如許恆強所推測,往深部是否繼續打鑽,對可採儲量的計算,根本沒有什麼影響。

許信想通之後,心情舒暢了許多,“目前已經發現的礦體,可採儲量能圈出來多少?”

“一千萬噸肯定是沒問題的。”許恆強佯裝淡定。

這個數字,意味著更多的獎勵。

“一千萬噸?”

許信覺得這個數字,比自己心裡的預期要低一些。

之後的時間,他除了偶爾跟著江業虎處理鑽孔資料匯總,進行儲量計算工作之外,大部分時間都在滿礦山的奔走。

他來到這裡,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目的,那就是要把系統任務完成。

用掉100點能量值之後,他也徹底摸清了礦山裡面,五百米深度之內的地層的情況。

往東北方向,礦層超過五百米,向深部延伸的部分,他沒辦法,只能看看後面幾個深孔的見礦情況。

相比於現實地質工作的繁雜,需要花費大量資金進行大量工程之外,對於技術員來說,獲取地質資料,匯總資料,也是一個考驗耐心的工作。

許信獲3D礦床圖的過程,就顯得非常的簡單快捷。

在地層分析視界裡面,三層磷塊巖,分別染上了深淺不一的紅色。

第一二層磷塊巖,厚度普遍在二十米左右,磷礦品位基本是在邊界品味周圍搖擺。

第三層磷塊巖,厚度也是二十米出頭,品位卻是實打實的超過了工業品位。

從深紅色的底色,就能夠看出其中豐厚的經濟價值。

因為遠處一條大斷層的影響,以及在褶皺形成過程中,各種地殼力量的擠壓,整個地層並不是完全沿著固定的產狀,以一條斜線存在。

每一個地層,基本上都會彎彎曲曲。

一個巨大的倒轉褶皺當中,又會存在許許多多小的褶皺。

地質情況非常複雜。

這份3D礦床圖,只是呈現了一個巨大倒轉褶皺的上部向斜部分。

因為看不到超過五百米地下的情況,根本不清楚褶皺背斜部分的情況。

縱然如此,視線所及,磷礦可採儲量,已經是非常可觀!

系統已經自動計算了可採儲量:1700萬噸!

因為礦層在地下以波浪形狀存在,在實際工作中,很難完全摸清楚整個礦層的情況。

如果不出意外,以五百米深度往上的這部分礦層,實際中計算出來的可採儲量,應該是跟1700萬噸的數字有所出入。

許恆強之前猜測說可採儲量不低於一千萬噸,確實有保守的成分,但也沒說錯。

十月悄無聲息的過去了。

幾個深孔也先後終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