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非要找出些不同的地方的話,那就是相比於記憶中的,15歲的蔣辰來說,阿辰顯得長開了些,也陽光了些。

在謝憬琛的記憶當中,蔣辰比較內向,因為結巴,所以不愛說話。在他們玩鬧的時候,蔣辰總是自己所在角落裡,自卑又陰鬱。

謝憬琛總是鼓勵蔣辰多和別人說說話,多去嘗試嘗試,說不定就會好些,也會在別人嘲笑蔣辰的時候出言制止,但是依然沒能改變蔣辰的狀況。

自卑造成的內向,慢慢有了演化成自閉的趨勢。

再後來,突然有一段時間,連續好幾天,謝憬琛都沒看見蔣辰。

一同玩鬧的小夥伴也問過,說:「那個小結巴最近怎麼不來?」

謝憬琛也沒法回答。

他請他父母給蔣家打電話,蔣父蔣正弘卻總是顧左右而言他。

還是謝憬琛去問了蔣利,才知道的事情的真相。

蔣利那時候才12歲,剛剛小學六年級。

雖然也早熟,也懂點事,但是還是孩童的天真居多。

蔣利隱隱約約地也能察覺到,父母對哥哥的態度和對自己的態度是不一樣的,也慢慢能體會到那種「偏心」——父母總是拿高標準要求他,而從不去要求他哥哥。

對於蔣辰這個同胞兄長,蔣利的觀感很矛盾。一方面,蔣利羨慕蔣辰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可以輕輕鬆鬆的玩樂,另一方面,蔣利又同情蔣辰因為一點小毛病就被父母放棄。

可是不管怎麼樣,蔣利對蔣辰並沒有產生過什麼陰暗的想法,更不會用醃漬的手段讓他消失。

在蔣父蔣母隱瞞了大兒子蔣辰的失蹤,甚至把事情歸咎成不懂事的大兒子的留書出走,在家裡大發雷霆,不願意報警的時候,蔣利一個孩子根本沒辦法做什麼。

他能盡的最大努力,也就是偷偷把事情告訴自己覺得最有能耐的人,也就是謝憬琛。Z.br>

謝憬琛那時候,也才17歲。

謝憬琛從蔣利那裡聽說,又把事情告訴自己的父母的時候,距離蔣辰失蹤,已經過去一個多星期了。

謝家知道事實之後,立刻同蔣家父母聯絡,勸他們趕緊找孩子,不行的話謝家也能幫忙,結果被死要面子的蔣正弘斥了一句「不要你們多管閒事!」

蔣正弘在電話裡氣憤地喊話,彷彿要把對蔣辰的氣撒在謝家身上,「我把他所有的卡都停了!我倒要看看,沒錢他能在外面蹦躂幾天!」

就這樣,兩家的關係出現了裂痕。

謝家也瞞著蔣家,偷偷動關係去找過人,結果幫蔣家找兒子這件事被蔣家知道之後,不僅沒有感謝,反倒是收到了一些警告。

兩家的衝突導致謝家的財產損失了不少。

後來,也就不找了。

反正是蔣家的兒子,又不是他們謝家的。自己花大價錢去找,得不到感謝不說,還要捱罵,還被商業狙擊,吃力不討好。

慢慢的,蔣辰失蹤這件事,就從大家的記憶裡淡出了,好像沒有發生過那樣。也就是偶爾,會有人提一嘴「蔣家的小結巴」,不過也沒有後續了。

只有謝憬琛,一直記著,一直記著這件事,一直想不明白蔣辰為什麼要離家出走,甚至為了找蔣辰,大學多讀了個公安門類的學位。

短暫地回憶了一會兒往事,謝憬琛順著百科,又找了些阿辰的相關影片來看。

一連看了好幾個影片,看著阿辰接受採訪、參加節目、在舞臺上唱跳,甚至補完了阿辰出道選修的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