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初到k市(第1/2頁)
章節報錯
翌日,安如喬一早就帶著行李箱等在了樓下。
要去k市的時間並不短,兩週。除了換洗衣物之外,還帶了衛生用品,消毒用品,一次性床上用品等她必須要用的東西。
家務全能的安如喬做起收納來也是十分的乾淨利落。雖然沒有什麼嚴重的強迫症,但安如喬也是把所有要帶走的東西收了個服服帖帖。東西不少,但是變成行李後就只有一個大箱子,外加一個用來放手機、充電器、錢包和鑰匙的腰包。
本醫院的婦科和本市其他醫院也有去這次k市交流會的名額,其中有一個張醫生,會順路來接她,把她捎去k市。
張醫生全名張常,是和安如喬同一個醫院的婦科醫生,已經結婚了,妻子身孕約23周。
都是同事,他和安如喬自然認識,互相留有聯絡方式。再加上張醫生經常陪著妻子來產檢,產檢次次都預約的安如喬坐診的專家號,所以二人還算是熟,關係不錯。
沒辦法,他們醫院產科醫生就兩個,而且只有安如喬一個女醫生。
不論是什麼樣的科室,男醫生總是比女醫生要多。並不是什麼職業歧視之類,而是醫生做的事情有很多都是體力活。生理的不同造成分工的不同,在醫院,醫生裡總是男性居多,而護士有九成都是女性。
平常的科室,比如外科,內科,耳鼻喉科等,患者基本上能做到男女平等,不會因為性別而懷疑醫生的專業水平。但是在婦產科,是有一點“性別歧視”的。
大部分女性和女性的丈夫,都願意自己/自己的老婆在醫院就診婦科、產科問題時,是由女醫生看診。
可能也算不上是歧視吧,骨子裡傳下來的內斂,讓大多數人都沒辦法在異性注視自己身體時毫無芥蒂。出於各種原因,很大一部分人在看男性護士、男性婦產科醫生和女性男科、泌尿科醫生時,總是戴著有色眼鏡。
就算張醫生原本也是個“受歧視”的男性婦科醫生,他的想法也和其他人沒什麼不同。
到k市的車程也就兩個小時。顧及著安如喬喜歡開窗通風的習慣,全程沒有上高速,只走了國道省道。
張醫生下意識地會多給安如喬提供一些便利,好讓安如喬在給他媳婦做檢查和將來做手術的時候“多照顧一些”。
可能這就是人情世故吧。
張醫生把安如喬安全送到了民宿。
今天是交流會的第一天。第一天嘛,開個好頭,總是不會直接進入正事,而是要先把接待問題搞好。
遠來是客,作為東道主的k市衛健委自然要做好接待工作,既不能失了禮,又不能落了面子。總之就是一句話:希望來客賓至如歸。
過來交流學習的醫生今天只要打個卡,就可以去到住處休息了。安如喬沒在統一安排的地方住,打卡她也不準備去了。
張醫生會替她打卡,照他的話來說,是“順手的事”。既然張醫生提出了要幫忙,安如喬也不會拒絕。
像這種小型的人情往來,你接受反而比拒絕要讓人安心。
預訂好的民宿位置還挺偏僻,在一個看起來並不新的小區裡面。小區裡的樓房都是十一層的,當地管這種最高十一層的樓型叫做“小高層”。
不從小區正門進入,而是從側面小鐵門進去,小鐵門上掛著很多密碼鎖盒子,都是用來放門禁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