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壹號包房。

戴英一邊涮肉,一邊說道:

“你上過那個訪談後,明顯有人好奇來看,最近幾天同城定花的比以往要多得多,搞得我手忙腳亂的四處找人送貨。其中有一個還問我呢,你是貝老師嗎,我懷疑他有感情問題要諮詢,還是個男的,可能想讓你以女生角度幫她分析分析女朋友?我真想說,貝老闆不在,我也行的。無奈人家不信我,沒招了,我就把張瑋那個課件二十塊錢賣給他了。”

貝伊聽笑了。

想起張瑋那個課件,咋說呢,伱不能說沒有用,但是從內容上來看,有點教偏了。裡面有一部分在她看來追女孩很缺心眼的方法。感覺真那麼去追去對話,很傻屌,會笑場。

不過,除了那些,還是有百分之六七十抓住了皮毛。畢竟張瑋是在瞭解過那麼多男的女的才總結出來的。

但是那個課件,註定不會賺到什麼錢。

首先,男的本身就不是很看重這些方式方法,不像女孩會分析星座啊,會分析細節性格。遇到這方面的書籍會駐足。

而男生,除非是已經遇到一位讓他迷迷糊糊的女孩,陷入牛角尖,男生們才會像病急亂投醫似的四處找技巧,說怎麼辦啊,太喜歡對方了,還追不上。要不然根本不會買那個課件。

但問題是連這一部分男生也不會人手一個的,因為他們會找盜版,他們男的還很喜歡資源共享,有一個人買了就會發到網上。所以目前她這裡記賬,這都幾年過去啦?才賣了六十幾個人。和張瑋約定的,如果有一天見面要分錢,咋分也不會超過一千塊錢。比她第一本撲街書掙得少多了。

戴英這面又老話重提道:“說正經的,包郵這個事,我覺得還是要停下來。我看別家都在十塊十五的收運費,咱們真沒必要搞這個。你知道買家沒有付出錢的代價,稍稍有點兒不對心思就是愛退貨,或者是換貨,因為沒有損失。”

戴英說到這,忽然一頓,有沒有點兒像談戀愛的心理,沒有付出什麼,大不了換下一個。

孫翩翩不知道戴英在開小差,她疑惑道:“最近幾天退貨率高嗎?我昨天剛看過你出的9月報表,我看還可以。”

戴英甩掉那些沒用的想法,回答翩翩說,和以前持平,但再過一陣聖誕節就要來了,出貨越多,是,掙得多,可退貨是不是也會多。像聖誕節這種特殊節日,比如聖誕襪子,襪子還算好的,至少不會放壞,可就算襪子,回頭有人大量退貨,也夠咱們喝一壺的。畢竟放一年留著明年賣嗎?明年又換個款式流行了。本身買聖誕東西的人都是追趕流行的人,而咱和廠家訂,咱也退不回去。

貝伊聽到這裡,才開口道:“壓貨是很正常的,任何人做買賣,也不敢說每拿一次貨,每個款式你都看得準。所以預算裡要從利潤里扣除押貨這部分。平常心吧。”

至於運費。

貝伊依舊是堅持己見:“我買東西,這個東西本身多貴都不要緊,我認為是物品的本身價值,但你要是讓我花十五塊扔在路上,我就是會心裡不舒服。而且網上的東西只能看圖片摸不著,那你和實體店競爭的點在哪裡,啊,我摸不著實物,合著下手買還有搭運費的風險?那不如直接去商場。這也和咱們去超市,你可能花三四百買吃喝很捨得,但讓你花五毛錢買個袋……對吧,就是那種說不清的心理。解決辦法嘛,大家都開動腦筋想想,回頭我也去快遞公司問問,看看有沒有包月的形式。包月的話,寧可在淡季每月多花錢,心裡負擔能小一些。”

貝伊笑了笑:“免得咱們戴英,每賣一筆都在祈禱,別退貨啊,別退貨。”

戴英說:“你咋知道的?我真的就差每天早上給財神爺上香了。”

貝伊說:“這麼辛苦,所以十一月份你跟著去選貨吧。”

“什麼?”戴英驚喜地瞪大眼睛。

“公款給你報,說真的,去江浙順便玩一玩,我考研究生是沒空去的,你和翩翩她們去吧。但那陣可沒放假,上課方面你要自己把握,別以為成教院就不查人頭,別回頭玩完了,你們老師卡你成績。”

戴英筷子一放,拽著周文文的手:“握草,我要去江浙遊了,聽見沒有。”

翩翩想了想,“文文,如果你有空的話,你也去吧,頂我名額,反正要開兩個房間。這兩年,你也沒輕了忙。”

貝伊納悶,側身問翩翩:“你為啥又不去了?”這不是早先就訂好的嗎,她和彤彤不去,彤彤是因為葉爸爸那陣可能會放年假,由翩翩穆微和鹿佳去。

也是不得不去一趟了,她們不可以在看廠家給發的圖片選貨,要看看別的廠家。今年情人節發現有個別款式,其他網店竟然比她們賣的便宜。她們之所以沒耽誤賣貨,那是因為銷量擺在那裡,大家買貨有從眾心理,寧可多花十塊八塊的也要去信譽高等級高的店裡,再加上老顧客也多,這才沒有受到影響。要是單論價格沒有優勢,這裡面一定有點兒貓膩。不可以蒙上眼睛做買賣,要去看看。

“十一月,我大爺家大哥結婚。”

“不是才領家見面?”

“大肚子了,再不結,孩子就要出來了。”

“噢噢。”

說起這個,孫翩翩一邊給自己倒酒,一邊急忙囑咐:

“真的,姐妹們,可以同居,這事我有些理解了,和不和諧好不好使真的很重要,會關乎一輩子。別過後發現不行了,那更坑人。這趟我回去,聽說我有個初中同學就離了,屬於那種剛到年紀老早就結婚,老早就離了,結婚仨月,據傳就是不行。但絕對不可以懷孕,明白嗎?當然了,也可能是我大爺家家風不正,但咱絕對不可以拿自身,去試探別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