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全聚德五人見面(第1/3頁)
章節報錯
三人騎腳踏車來到北海公園,買要門票就往裡面走,路上也沒人說話,徐靜平覺得有些尷尬,於是提議讓閻子陽給她們介紹一下北海公園的風景和歷史。
聽到徐靜平的話小子陽開口誇誇而談道:“北海公園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東鄰景山公園南瀕中南海,北連什剎海,全園佔地68.2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38.9萬平方米,陸地面積29.3萬平方米。全園以北海為中心,遼、金、元在此建離宮,明、清闢為帝王御苑,屬於中國古代皇家園林。
北海公園最開始是遼燕京城東北一片湖泊,名金海。中間有個小島名瑤嶼,遼在此建瑤嶼行宮,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金世宗仿照北宗汴梁艮嶽園,建瓊華島,並從艮嶽御苑運來大量太湖石砌成假山岩洞,在中都的東北郊以瑤嶼為中心,修建大寧離宮亦稱太寧宮,從那時起,北海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皇家宮苑格局。
當時把挖金海的土擴充成島嶼和環海的小山,島稱瓊華島,水稱西華潭,並重修廣寒殿等建築。
廣寒殿東西寬一百二十尺深六十二尺高五十尺,殿廣七間,作為帝王朝會之處,殿中放置瀆山大玉海,建玉殿放五山珍玉榻,並建有一座玉製假山,殿頂懸掛玉製響鐵,殿內另有兩個小石筍各有龍頭,噴吐著從山後用水車提上來的湖水。
元八年,瓊華島改稱萬壽山又稱萬歲山,以瓊華島為中心,又在湖的東西兩岸營建宮殿,將北海建成一個頗有氣派的皇家御園。
到明朝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在元朝的基礎上又對北海又加以擴充、修葺,但基本上保持了元代北海的格局。
宣德年間,宣宗朱瞻基對又萬歲山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和修繕。在圓坻修復了儀天殿,在圓坻南面小島上建起了犀山抬圓殿,在團城的東部拆橋填土,將其與陸地相連。
天順二年,又在北海北岸建太素殿,由於用錫做材料又稱為錫殿,也叫避暑涼殿,在東岸建凝和殿,在西岸建迎翠殿。
把團城西面中斷的八孔石橋改為九孔石橋,稱為金鰲玉蝀橋。在新開挖的南海瀛臺上的建昭和殿。
萬曆七年,萬歲山上歷經四朝六百餘年風雨戰亂的廣寒殿坍毀,人間天宮主景建築從此化為烏有。
直到清順治八年,為民族和睦,清世祖福臨根據西藏喇嘛惱木汗的請求,在廣寒殿的廢址上建藏式白塔,在塔前建白塔寺,因為島上建起了喇嘛佛塔,山名也改稱為白塔山。
乾隆六年至三十六年,對北海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葺和增建,前後連續施工三十年之久,建起了許多亭、臺、殿、閣。
清乾隆自謂園林之樂,不能忘懷,於是把江南園林的精華、文人寫意、山水園林引進皇家宮苑,先後建成北海的靜心齋、畫舫齋、濠濮間等園中之園。
光緒十一年至十四年,慈禧用海軍經費重修三海建築,在西岸和北岸沿湖鋪設了中國第一條鐵路,在靜心齋前修建小火車站,供慈禧乘小火車來園遊宴。
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北海慘遭踐踏,北岸的澄觀堂設立了聯軍司令部,萬佛樓的一萬多個金佛及園內其他寶物被洗劫一空。
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後,北海閉園十餘年,園林建築略經修繕後於民國十四年八月一日才正式開放為公園。”小子陽一口氣說了這也多花有點口渴的嚥了嚥唾沫。
而一旁的兩個美女卻聽的津津有味,一臉崇拜的看著小子陽。
“閻子陽,你怎麼懂的那麼多,從哪看到的。”徐靜天有些意外的看著閻小子陽問道,平時她也經常看書,但對北海公園瞭解的也沒小子陽多。
“我就是看的書有點雜,你要是喜歡的話改天我給你拿幾本。”小子陽摸著腦袋有些不好意思的回道,他說的這些知識都是看老爹的書才知道的。
閻解成在家專門騰出一間房子作為書房,裡面的藏書有上萬本之多,有些是上一世帶過來的,有些是這一世收到的,反正只要看到自己書房裡沒有的書,他都會買過來,為此就算多出一些錢也無所謂。
“好啊,等下回去的時候我跟你去拿。”聽到小子陽願意把書借給自己徐靜天愉快的回道。
幾人說著話就來到了湖邊,徐靜平出錢租了條船,上船後徐靜平走到船頭拿起船槳朝著胡中心劃去,而徐靜天和閻子陽就坐在船尾聊天。
…………
此時在京大校園的草坪上,徐靜理一個人坐在椅子上安靜的看著書,不過這份平靜並沒有維持多久,不一會兒,一個手捧鮮花的男孩就朝她走了過來。
“徐靜理,放假了你怎麼不回家啊?”男孩走到徐靜理跟前停住腳步,然後低頭衝著她喊道。
聽到聲音徐靜理把書合上抬起頭看著男孩:“我說安徽茶葉,你能不能離我遠點,不要整天像跟屁蟲一樣跟著我,我現在就想學習不想談戀愛,我勸你還是死了這條心吧。”
“喜歡你是我的自由你管不著。”說完話猴魁轉身和徐靜理並排坐在椅子上。
聽到猴魁耍無賴的話徐靜理被氣的都不知道說什麼了,心想人怎麼能無恥到這種程度。
”怎麼樣?考慮一下和我處物件唄。”猴魁把手中的鮮花遞到徐靜理跟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