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德縣城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建築工地,在縣城的外圍,各種各樣的廣子,一座接著一座的廠子,吸引著所有人的好奇心。

這些都是王峰根據系統兌換出來的廠子,經過技術人員的改變,加上當地人的一些技術工人全面的進行施工,爭取月底把這些工廠全部變成為實物。

現在城裡最近一段時間可是熱鬧極了,

有尤其於峰將碭山那邊的限制解除後,碭山

鎮那邊很多的便宜的工業品,都進入了縣城的各大商鋪,尤其一種叫火柴,特別好用,還便宜。

一些精明的小販就更主動到碭山那邊去進貨,開始在各個鄉鎮售賣。

原本的碭山模式,都是王峰統一計劃的,禁止任何人私下出手,但是現在王峰廢出了這個限制。

以前是為了低調,不讓人注意到碭山的工廠,而現在整個縣城都拿下來,就沒有必

要了。

碭山這個地方被越來越多人知道,這個規則都在學習模式,各種各樣的小工程,如雨後的春筍一樣拔天拔起,

他們要技術人員,王峰給技術,要錢給錢,總之來說的話,只要開工廠的人,缺技術人員他給,缺錢他給貸款,就是讓老百姓儘量都有做到有工做,有錢拿。

“聽說碭山那裡的老百姓,頓頓都能吃上了香噴噴的大米飯?”

“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就好像讓莊稼產量增加兩倍的化肥,他們那邊早就用了一年了,而我們這邊才剛開始.…“

這是兩個老農在田地邊兒聊天說的話。

鄉下人嘛,最大的希望就是吃飽飯,應該說是大乾上下幾千年,所有的農民最大的希望就是吃飽飯了。

歸德縣城這裡雖然沒有那麼多的工廠,以及工業品,但是也可以到歸德那邊去買化肥呀,然過來賣給這裡的農民。

尤其地主他們,也在得到可以多收兩倍的糧食之後,自然是屁顛屁顏的買化肥來使用。

王峰為了能夠保證底層工人的工資,也是做了很大的改變,他親自給各個工廠的老闆以及工廠廠主去說,規定工人的最低工資每個月為兩塊大洋。

現在縣城的生活水平來說,一個大洋就可以足夠一家人吃喝不愁了。

但是王峰還是要規定兩個大洋!

他這種規定其實也有原因:第一,老百姓可以有一點閒錢,絕對不能讓老百姓成為資本家的剝削物件。

第二個就是可以觸動老百姓消費,老百姓消費就可以買工業品,工業品消耗之後,工廠又可以生產,這樣就造成一個消費圈子。

老闆有錢買工業品,工廠中也能掙錢所以大家是互相互利的模式。

起初啊,很多老闆都不願意,但是被王峰這麼一說也想開了,他們最大的原因就是掙錢。

現在來說他們已經掙到錢了,無非是多是少的原因,自然也不敢過多的與王峰去爭執,畢竟現在我們就是歸德的土皇帝,不過這種隱患被埋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