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船水師則在龍門島至欽州一帶巡航。

而廉州知府楊昶氣勢洶洶的帶著上千清軍鄉勇抵達欽州的時候,已經過去一個月有餘了。

看著面前更換大旗的欽州城,知府楊昶氣不打一處來。

「這賊人兇悍異常,我等是否要等援兵到來?」徐千總上前詢問。

看著這高大的欽州城牆以及牆上那一門門火炮,知府大人這時也犯了怵。

「逃兵來報,這龍門島上的我軍水師都已被賊軍所摧毀。」

「大軍被賊人困守在龍門島,早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我等區區數百兵力,再加這一千鄉勇,哪裡是賊人的對手,還是快回廉州吧。」徐千總那是一個哭喪臉,這一路上,他就不斷地反對進攻欽州。

原因無他,自身手上的兵力實在太少,戰兵不過三百。

再加上這緊急招募的一千鄉勇,滿打滿算也才一千出頭而已。

再看看這眼下欽州城,雖然不是什麼巨城,但攔住眼下這些烏合之眾還是綽綽有餘的。

更何況,他還隱隱看見那城牆上處裡的那一門門火炮,似乎還是佛郎機炮。

「那我等該如何?」知乎大人此時也沒了主意。

事實上,以他的設想,這群海寇在欽州一帶掠奪了後就會逃之夭夭,這也是為何他會等待一個月的原因。

可誰曾想,這般喪盡天良的海寇居然在欽州城安了家,擺明了不想走了。

「我等不妨在銀津渡駐紮,在等援軍抵達後再攻城。」徐千總提議。

「這?」知府大人犯了難,自己帶了上千兵力前來剿滅賊軍,結果就在城下溜了一圈就回去,這怕是要被同僚笑掉大牙呀。

「將軍,我等就駐紮在銀津渡,若是海寇出城,那我等也會知曉,我等便立刻出兵,擊潰賊軍。」

「若海寇繼續駐紮欽州,我等就繼續監視,反正待大軍收復瓊州以後,這些駐紮欽州的賊人也會潰敗而去。」徐千總繼續解釋道。

「好好好!」楊昶連忙點點頭。

結果這些清軍還沒在城下駐紮超過一個時辰,便又灰溜溜的跑了回去。

看得守城的伏波鎮官兵那是目瞪口呆。

「大人,賊軍撤了。」

李督看著眼前逐漸消失在地平線上的清軍官兵不禁露出笑容。

「這城下的清軍到底是什麼意思?」

「來了後,既不攻城也不駐守,反倒是灰溜溜的跑了。」一名明軍把總不可置信的看著城下潰逃的清軍。

「區區數百戰兵,剩下的不過是些臨時招募的鄉勇,若真的攻城,只能是找死。」李督看著城下如潮水般撤退的清軍,冷哼一聲。

這些時日,廉州的事情早已透過陸海商會的商人告知了欽州的明軍。

這陸海商會在廣東紮根許久,就連那廉州知府招募上千鄉勇壯丁還是陸海商人出資出力,明軍對清軍官兵的舉動自然是瞭若指掌。

海安所,自清軍在澄邁大破明軍水師後清軍就自以為拿下了瓊海的控制權。

可明軍卻低估了清軍集結軍力,渡海作戰的能力。

一日,清軍水師戰船主力都未出海,只有些許快船在瓊海方向遊弋。

大批清軍官兵在海安集結,清軍甚至在廣東征用商船,漁船用於渡海作戰。

這一集結就日,對於清軍而言這個速度確實有些驚人,自然超乎了明軍意料。

清晨,海安所

大小二百多艘水師戰船滿載多名清軍戰兵氣勢洶洶的朝瓊州殺去。

拜音達禮的首次登陸地點選在了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