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蘇郎青啊,蘇郎青,你只看到了今日,卻沒有看到明日啊。」一旁的王離聽到後大笑。

「而今遠海的勢頭早已遠遠超過我們其他三海,甚至今年四海繳納的賦稅有一半以上是出自遠海。」蘇郎青反駁道。

「那又如何?遠海靠什麼?不過只是靠一個南洋罷了。」

「你覺得明廷會讓棋盤上的棋子逃離他的掌控嗎?」王離看著蘇郎青笑道。

「現在的遠海越來越脫離明廷的管轄,而我,陸海卻主動歸順明廷。」王離道。

從明廷招撫嘉定開始,陸海就一直在為明廷忙前忙後,甚至不惜將陸海綁在明廷這輛一輛戰車上。

這讓其他幾個商會極為不解。

若說明海建立初衷,就是明廷用於掌控、監視其他三海,本身就掌握在明廷之手,無力反抗的話,其他三海其實和明廷只是合作關係。

而今,遠海越來越脫離明廷的掌控,甚至想成為南洋明人的東印度公司。

而陸海居然選擇充當明廷的馬前卒,甘願淪為明廷的附庸。

這不單單是陸海商會中的許多商人甚至連趙天明,蘇郎青這些四海主事,都想不明白陸海為何這麼做。

船隊此行只用了三四日便北上前往了會安港。

「四海商會明海主事蘇郎青代表明廷總督大人請求面見阮主。」

剛到會安港,還沒到陸海商館上休息一會兒,蘇郎青就迫不及待的見了會安當地的官員。

幾名會安當地的廣南官員一臉驚訝地看著面前的華商。

而今南洋明人在呂宋建國的事早已被傳得盡人皆知。

只是沒有想到的是,一年多前明廷才派人過來請求通商,沒想到一年多後,明廷又派了一撥人。

「跟我過來吧。」

在場的幾名廣南官員與王離顯然也是老相識了。

看在王離的面上,並沒有對明海的商人們進行搜身,而是讓蘇郎青與王離一同前往會安官府。

安南的文化來源於中原,無論是服飾、文字、建築風格的,都搬照了中原傳統王朝。

甚至連著官府其設計風格也與中國傳統的縣衙別無二致。

「爾等想面見阮主?」一名廣南官員用漢語詢問著。

實在話,他對這些明商並沒有好感。

若不是看在每年那數不盡的銀兩份上,他甚至不願意正眼瞧會安明商一眼。

「上一次遠海商會奉明廷之令透過會安前往順化拜見阮主,可惜明廷未能與廣南通商,這一次吾帶來呂宋明廷的誠意想面見阮主。」蘇郎青面帶笑意的看著眼前這些身著官服的廣南官員。

這廣南官員的官服與明廷官員的官服樣式大同小異,甚至眼前的廣南官員還都是一口流利的漢語,若不知情的人還以為回到了呂宋島了呢?

「既然是明廷想與我廣南通商,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畢竟會安港就大量明商生活定居。」鄭治開口道。

「那不知我的明商何時可以前往順化。」蘇朗青現在也不想耽擱時間,開門見山的問道。

「這個嘛。」鄭治與其他幾名廣南官員對視一眼。

「從會安到順化,來往還需要一段時間,我等上書阮主傳達明商來意,恐怕又要花費一些時日,恐怕……」鄭治面帶難色的看了一眼蘇郎青,又看看王離。

蘇郎青,王離自然也知道這些廣南官員想要什麼。

「小小薄禮不成敬意。」王離從袖口間取出了一張一萬兩的銀票。

而今,明海錢莊已經開遍了整個南洋。

只要有明商存在的地方,就有明海錢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