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毒火飛炮(第1/2頁)
章節報錯
城牆上的炮手動作嫻熟的點燃子炮銃上的火繩。
一陣陣火光後,一枚枚三磅重的鉛彈朝番兵飛去。
聽到這炮聲後,在後方督戰的阮有鏡暗叫不好。
一枚枚三磅重的鉛彈落在了番兵隊伍間。
沉甸甸的鉛彈砸入稻田地裡,因為土壤較軟,鉛彈砸入土裡竟然砸出一個個大坑來。
一些運氣不好的番兵被這突如其來的鉛彈砸中腿腳,剎那間綻出一道道血花。
不過大多番兵都安然無恙,只不過被城牆上突如其來的火炮嚇住了而已,在督戰的番將的怒斥下也紛紛繼續往前衝去。
“準備開花彈。”
一旁平海營遊擊將軍見城牆上的這些小炮沒有發揮多大作用,連忙道。
很快,明軍炮手迅速接上,將一種炮身上廣而下窄的碗口炮對準前方,同時該火炮竟然有兩根火繩。
隨著一陣陣火光,濃濃的白煙升騰起。
一枚枚炮彈落入稻田中,砸出了比之前更大的坑。
不過此刻番兵們臉上也沒有畏懼之色了,嘶吼著朝明軍城牆衝去。
但那一個個大坑中卻忽然傳出一道道悶雷般的聲響,剛剛跨過大坑還沒反應過來的番兵被這突如其來的爆炸給掀飛到半空中,伴隨著泥土和石塊四濺。
距離不遠的番兵成片的倒下,一些番兵渾身是血,臉上身上沾滿了泥土。
“藥捻減一半,快。”一名炮手見炮彈砸到稻田裡許久才爆炸,連忙對一旁的同伴道。
很快又是幾炮,幾枚炮彈筆直落在距離城牆不過兩百步開外的番兵隊伍裡。
而這一次炮彈在落地前就炸開了。
氣浪徑直將附近的番兵掀飛,破開的彈體碎片直接撕開了番兵的藤甲,煙塵,泥土,血塊飛濺。
城牆上的明軍炮手見狀後高呼。
開花彈,指的就是發射後可以爆炸,用彈片傷人的炮彈。
十七世紀時的開花彈,彈體內藏火藥,分別點燃子炮(開花彈)的藥捻與母炮碗口銃的火繩。
發射後,被推出炮口的子炮會在藥捻熄滅時爆炸,從而做到類似後世榴彈的效果。
這種炮彈裝備在碗口銃上,也被稱為臼炮,早在明嘉靖年間明軍就有裝備了。
《明會典》記載:毒火飛砲“用熟鐵造、似盞口將軍,內裝火藥十兩有餘。盞口內、盛生鐵飛砲筒、內裝硫毒藥五兩、藥線總縛一處。點火、大砲先響、將飛砲打餘二百步外、爆碎傷人”
而耐農明軍所使用的就是明軍碗口銃炮,毒火飛炮以及改進輕裝版雷飛炮
“雷飛炮,仿毒火飛炮而少為之變者也。炮之先,鍜鐵為筒,磨石為子巳矣。”
是嘉靖年間翁萬達針對發射毒火飛炮的碗口炮其母炮太重難以舉移的情況下改良下的臼炮,比起前代重量無疑大大降低。
城外的番兵被這突如其來的開花彈打的傷亡慘重,而城牆上的明軍士兵卻是士氣大振。
李六一臉詫異的看著城牆上的這些碗口炮,這種可以發射開花彈的火炮在呂宋明軍中裝備較少。
事實上這種碗口銃射程很近,不過二百步,比起賽寇炮,紅夷大炮動不動一二里地的射程,根本不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