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人的飲食與呂宋沒有太大差異。

只不過當地稻米的分量多了些,這也和安南地區水田密佈有關,倒也是符合明人的飲食習慣。

在場的明軍士兵倒是吃得津津有味。

由於財政和後勤補給考慮,明軍一直將呂宋的番薯作為主要軍糧供應。

在呂宋,由於西班牙人在16世紀的時候,將美洲的番薯等屬種帶入了呂宋,經過上百年的演變與推廣,番薯逐漸成為呂宋主要糧食。

這倒是苦了呂宋的明人,在軍中,番薯的配給甚至已經高於明人主食的稻米。

這使得在軍營中,米甚至成為了一種交易品。

和後世軍隊中的香菸啤酒類似。

“丁大哥,我等曾為鄭將,聽聞臺灣鄭軍偏師南下呂宋,與紅毛鬼共爭南洋,不知今時如何。”飯桌前,楊詠看著丁哥問道。

丁哥淡然一笑。

“呂宋明軍原為臺灣鄭家一旅孤軍,因不滿鄭主降清而南下呂宋,先敗佛郎機再收邦貴以北大半疆域。”

“而今呂宋明廷擁兵過萬,戰船千艘,轄下漢民萬戶,番民數不勝數,一年軍餉劵奉百萬兩。”丁哥淡然道。

若是一般的商人敢在自己面前這麼口若懸河,楊詠早就一刀把他劈了。

不過面前這位華商的話卻讓楊詠不得不信。

無論是今早來此的八艘大福船還是面前這十名兵械俱全計程車卒或是早些時日陳上川送來的銀兩火器等,不得不讓楊詠信服。

丁哥像是看出了楊詠所想,繼續道:“今日,我等華商奉明廷旨意北上真臘與當地明人貿易,乃因明廷聽聞真臘東浦一帶明人困苦,劉煜大人不忍明人受難,特意讓華商前往真臘,以呂宋物力解真臘明人困苦。”

楊詠一聽立刻面色一喜,連忙問“那爾等今日帶來多少銀兩,糧草。”

“等我面見楊大人,將軍自然會知。”丁哥倒也沒細說。

用過午膳後,一群人就繼續上路,臨走之前,丁哥還專門從袖間取出了幾兩碎銀,交付給了屋中的幾名番人。

那幾名番人見狀後連忙跪地千恩萬謝。

離開村莊後,眾人繼續在田間行軍,直至落日時分,方才到了一座城鎮。

所謂的城鎮,也不過是數個村莊合攏圍在了一起。

隨處可見用籬笆牆圍起來院落。

在楊詠的帶領下,眾人也進了附近的一處營寨。

“大人,呂宋明商奉明廷旨意,特意來此尋求通商。”丁哥在營中見到楊彥迪後,立刻說出了自己此行的目地。

早在正午,就有快馬回來報信了。

因此接到訊息的楊彥迪對於這些華商倒也不意外。

“我等困居真臘,本意渾噩度過此生,誰曾想勝才兄一封書信竟能得來南洋貴人相助,真為安南明人之福啊。”楊彥迪激動的拉著丁哥的袖子。

“既是南洋華商來此貿易,不知帶來了什麼。”在楊彥迪身旁還站著一名明將,生得孔武有力,見此人開口後,楊彥迪就拉著丁哥對一旁的武將笑道:“容我引薦一下,這是我的副將,黃進將軍。”

“原來是黃參將。”丁哥拱了拱手。

“不瞞將軍,今日華商從南洋所帶貨物包括兩千斤鐵,八百件農具,一百桶火藥,25桶鯨油,鯨肉若干。”丁哥道。

當然,這些只不過是此行所帶來的一部分貨物而已。

丁哥想了想,此行此地不過是第一站,沒必要將所載的東西都一一羅列出來。

楊彥迪和參將對視一眼,開口道。

“明廷委託華商前來可曾攜帶火器,若有火器,我等願意出資購買。”

丁哥搖搖頭,“我等只不過是一介海商,船中並未運載火器。”

話音剛落,營中的幾名將領明顯有些失落。

“唉,可惜了,而今真臘屢屢進犯,我等疲於奔命,卻因器械不精屢屢被生番打壓,而今更是蜷縮在這一隅之地。”楊彥迪搖搖頭,苦笑道。

站在丁哥身後充當護衛的林栩聽到楊彥迪這話,不禁白了對方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