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質問(第1/2頁)
章節報錯
十七世紀的安南正處於歷史上的第二個“南北朝時代“。
雄踞廣南,順化一帶的南阮其實並無正式國號,只不過因為阮主治下的廣南地區有著名的貿易港口會安。
是南阮割據勢力和中國及南洋西方諸勢力的貿易樞紐,因而以“廣南國“稱呼南阮政權。
在越南鄭阮南北紛爭時,作為南方的南阮經常被北方的鄭氏打壓。
就如中國北方統一南方一樣,北方的鄭氏先後發動了七次對廣南的戰爭。
廣南國力遠不如北方的北鄭,為了不被鄭氏滅亡,歷代阮主都選擇了兩條道路。
一,開發南方,透過蠶食吞併國力更弱的占城等勢力來壯大自己。
二,大力開展海貿,尤其是在拿下會安港口以後,廣南開始透過會安等港口對外繼續海貿,透過大力發展種糖業,獲取銀圓來換取南洋佛郎機人手中的火銃,火炮等火器。
而偏偏此時因為明、清朝廷的海禁政策,使得來自中國大陸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南洋供不應求。
為了獲得急需的中國絲綢和陶瓷,南洋的西班牙人,英吉利人等南洋西商也到會安港進行貿易,會安也因此漸漸成為大海港,進而富甲全越。
透過會安港的海外貿易,為國力不濟,人力物力短缺的廣南提供了維持統治的大量人力物力,使廣南不僅能夠抗衡北鄭,甚至在七次鄭阮戰爭中屢敗北軍,還能騰出餘力向南拓展新領土。
可以說,作為實力較弱的一方,廣南歷代阮主用事實證明了海外貿易的重要性。
透過建立會安等海港,大力發展製糖業,透過糖等產品從西班牙等西方人手中獲取火器,又透過明清交替海禁之際,透過絲綢茶葉貿易中轉站會安,獲取大量稅收,以彌補財政短缺,籌集擴軍軍費。
透過海貿所獲得的火器與銀兩武裝軍隊,在屢屢擊敗北軍後還向南方開發,最終形成了後世越南那狹長的特殊國土。
因此,歷代廣南阮主對於南方的開發以及海貿那是相當重視的,畢竟這是他們國家賴以生存的根本。
當得知呂宋明廷使者來廣南請求通商後,當地港口的官員不敢怠慢,連忙上奏給了廣南阮主阮福瀕。
而當阮主阮福瀕接到訊息與群臣商議時,遠海的趙天硌已經在會安港口呆了五六天了。
遠海作為四海商會中主遠洋貿易的一海,所配置的商船全都是大型遠洋大船。
除卻福船等中國大船以外,也裝備從西班牙商人手中強搶下來的蓋倫大帆船。
趙天硌為了避免激怒廣南國當地官員,這些時日一直呆在港口,除卻透過遠海的人脈將三艘商船上運載的呂宋土產貨物賣與當地會安商人外,並沒有做什麼出格的事情,也沒有和當地的華商有太多的溝通,聯絡。
遠海商人這些時日的老實本分自然是為了讓廣南上下官員安心。
很快,阮主阮福瀕派遣使節迎接趙天硌等華商前往順化。
當趙天硌等華商抵達順化後,趙天硌就將劉煜寫給阮主的國書遞給了一名官員呈交阮主。
沒多久,阮主阮福瀕就在一處行宮接見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