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應允(第1/2頁)
章節報錯
如果要讓蕭武等人看見非得跳起來劈了這個東印度商人不可。
好在蕭武帶著三鎮水師前往呂宋北部海域圍剿海盜去了。
“明軍不是租借呂宋島北部,我們憑什麼向馬尼拉繳納賦稅,租金,同時一紙協議就能換回上千俘虜,天底下哪有那麼好的事。”劉煜斷然回絕道。
“那大人的意思是……”戈爾一嘆,就知道這位侯爺不好對付。
“呂宋島北部歸華人,南部歸西班牙,我們互不侵犯,同時明軍釋放拉瓦格的數百西班牙商人,官員,水手,但是他們在拉瓦格的資產,商船等我們明廷代為保管,西班牙人需要釋放在馬尼拉的華人華商,同時我們不會釋放五百西班牙士兵。”劉煜將自己的條件說了出來。
“你就不怕馬尼拉真的進攻嗎?”戈爾問。
“我們不懼,大不了和上千西班牙人一塊死,大不了馬尼拉的總督被暴怒的元老院絞死。”
“讓西班牙商人們離開,保留他們的資產,這樣馬尼拉會感激明軍的仁慈,這對明軍將來是否能立足於呂宋很重要,同時明軍保證西班牙軍人的生存,為此馬尼拉給予明軍在維甘,拉瓦格,土勞格加等地定居的權利。”
見劉煜不為所動,戈爾繼續道,
“我們都很清楚明軍為什麼南下呂宋,馬尼拉給予明軍在呂宋北部定居的權利,期限是三年,三年內明軍必須返回臺灣,將呂宋北部還給馬尼拉當局,在此期間馬尼拉以及其控制下的土著不會與明軍為敵,甚至可以進行貿易往來,由馬尼拉和拉瓦格進行通商貿易,明軍購買馬尼拉等地的棕櫚,香料以及皮革火器等,明軍透過華商大陸渠道低價為馬尼拉出口瓷器,茶葉以及棉布等物品。”
戈爾爵士的話相當有吸引力,真的讓劉煜心動了,不過劉煜依舊故作鎮定像是在思索。
“大人,這已經是馬尼拉最大的誠意了。”戈爾繼續添油道。
“我要和其他幾位將領一同商議,巧的是他們並不在拉瓦格,所以希望戈爾爵士能在拉瓦格呆上幾日,也可以藉此機會看看西班牙人在城中的居住生活,好讓馬尼拉放心。”
劉煜的話戈爾自然求之不得,他確實想看看明軍治理下的拉瓦格城的情況。
這一次東印度商人來到拉瓦格城自然是想繼續做生意的,尤其是火器的買賣。
不過比起上一次天價軍購,這一次東印度公司明顯誠實許多。
運來了明軍急需的十二磅半長炮,雖然僅有四門,卻也讓明軍炮兵們愛不釋手。
明軍的紅夷大炮其實就是西方的長炮,彈重達到十二磅至十八磅等,打出去可達一二里地。
這四門火炮很明顯是從東印度商船上拆卸下來的,炮身有些鏽跡明顯是海鹽氣候侵襲的結果。
劉煜看了一眼戈爾,戈爾尷尬一笑。
“來回東印度公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目前我們能製造長炮的技術很多都來自東印度甚至本土,因此短時間內不可能給你們製造出重長炮。”
對此,劉煜倒是理解。
這四門十二磅重長炮被東印度以一門兩千兩白銀的價格買給明軍。
劉煜倒是可以接受,畢竟比起之前一門六磅火炮賣出兩千兩白銀的價格要有誠意的多。
“如果可以,我需要東印度公司為明軍生產十二磅及以上長炮,價格不是問題。”劉煜對戈爾提道。
“當然了,我們相信你們的誠意,畢竟當初我們和臺灣鄭氏集團也有火器上的往來,我記得那個時候賣與臺灣一門紅夷大炮的價格是兩千多兩白銀。”戈爾仔細回想了一下當初在東印度的時候查閱過的遠東賬目。
“好,價格在三四千兩白銀以內明軍是可以接受的。”劉煜點點頭,對於戈爾所說的價格並不懷疑。
事實上哪怕是這一時期的歐洲工匠對於製造重磅火炮,成本代價也是很高的。
紅衣大炮這樣的長炮最為困難的工藝技術就是長身管,一門紅夷大炮口徑往往在4.6英寸至5.2英寸間,炮管長度甚至達到了九英寸以上(也就是2米至三米左右),其炮管長度決定其炮口到炮身到炮膛的管壁越來越厚。
可以說炮口越大威力越大,但同樣炮管也更長,導致炮管愈來愈重,愈來愈厚。
在明末當時以脆性生鐵為製造技術來說是相當困難的,加之炮管長度與厚度的增加導致內外冷卻速度差距過大,往往導致炮管在冷卻時因熱脹冷縮導致開裂。往往鑄造炮管,十之二,三能成功者,都為高手。
這也是為什麼明清時期每當朝廷製造大口徑重炮的時候,動輒數千上萬斤的火炮製造出來後往往在試射時就會發生炮管開裂,管壁出現碗口大的空洞的原因。
只不過很多時候後人會把這樣那樣的原因歸結於朝廷腐敗上。
如此高的失敗率也導致重磅火炮成本,生產時間遠遠高於中小口徑的火炮,這也是重磅火炮難以普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