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走向炮兵陣地,看著那六門俘獲的九磅賽寇炮。

讓劉煜極為震驚的是那六門九磅賽寇炮竟然是安放在四輪炮車上的,

“尉官,你們是在炮車上發射火炮的?”劉煜驚駭的看向布魯斯特尉官。

“是的。”布魯斯特尉官點點頭。

劉煜不可思議的看著面前的西班牙軍官,

面前的西班牙火炮並不比紅衣大炮輕多少,但西班牙人竟然能將這樣的重炮放置到炮車上。

“使用帶輻條的大型木車輪取代實木輪減輕了重量,四輪炮車可以快速部署於野戰環境下,便於機動運輸,同時炮車尾部的尾楔可以調節角度,同時抵在地面上以轉移火炮發射後的後坐力。”

“所以在火炮發射是,無需將火炮放下炮車,只需將後兩輪拆卸即可。”布魯斯特尉官看著這位毫無火炮概念的東方人詳細解釋道。

劉煜大致明白了十七世紀東方與西方火炮上的真正差距了。

一個簡單的炮車就決定了明清火炮相比與西方火炮的火力弱勢。

很多人對於明朝火器極為吹捧,

事實上明城火器尤其是火炮方面確實強大,如寧遠戰役時就憑藉仿製於佛郎機人的紅衣大炮打的滿清騎兵丟盔棄甲,取得了寧遠大捷。

但是仔細檢視明朝與滿清的戰爭,

尤其是明軍與後金在遼東的戰爭時,

你會發現一個情況,

明軍大勝後金基本是在守城戰中,憑藉守城重炮打的後金八旗兵們人仰馬翻。

可是一旦到了野外,明軍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兵都會被八旗如割菜般輕鬆擊敗。

以至於明軍往往不敢和後金野戰。

那問題來了,明明明軍有著各式火炮,不乏仿製於西方先進的中重型長炮,如紅衣大炮。

可為什麼擁有大量火炮的明軍依舊在野戰中敗給清軍呢?

原因很簡單,明軍的重炮火炮無法長途推拽。

又或者說,明軍沒有運輸中重型火炮的能力。

明朝其實也有炮車,但問題是明軍的炮車都是輕型護盾炮車,只能安裝一些小口徑火炮但是無法安裝紅衣大炮這樣的重炮。

更無法將兩千斤重的大炮快速推拽行軍了。

說白了,明朝只能拿小炮野戰,而威力巨大的紅衣大炮只能擺在城頭乾瞪眼。

而在野戰中小炮的殺傷力微乎其微。

以至於戰場上經常出現明軍在佈下了上千輛炮車對決八旗騎兵,而八旗騎兵往往一個衝鋒就能將明軍炮兵打得全軍覆沒,而重灌八旗兵們往往傷亡輕微。

如戰役時,

滿人殲滅明軍炮營時有這樣的記載:“其時明軍萬人,置大炮百門,小炮一千,雖佈列槍炮千百,僅擊傷我後方役兵兩人。數人僅中皮肉,並未致傷。皆乃天神助我避之也。”

雖然有滿人的自誇,但從戰史以及戰爭結局中你也可以看出,明軍部署了大量小炮對戰八旗騎兵,但沒有發揮出多大的效果。

你現在能知道為什麼火器精良的明軍為什麼會被只懂騎射的滿清韃子擊敗的原因了吧。

只能憑藉小炮的明軍就算部署再多的火炮又有何用呢?

說白了大明之所以盛行小炮作戰,一是火炮工藝技術水平使得明朝無法大規模製造重炮,二是缺乏運載重炮所需的炮車以及精確射擊的儀器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