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火銃(第1/3頁)
章節報錯
“砰……”
沙灘上響起了陣陣槍響,
爆裂的槍聲驚得附近棲息的海鳥四散而逃。
忽然間,幾隻大鳥彷彿觸電一般掙扎幾下便筆直般落下,
幾縷帶著血跡的羽毛便飄落至波光嶙峋的海面上。
明軍火槍隊正在沙灘邊練習,
他們並沒有選擇使用常規木靶,而是選擇了海鳥為靶子。
一方面是為了實驗鳥銃的射程與精確度,一方面還能打打牙祭。
明軍所使用的火繩槍型號五花八門。
有明代口徑最大的摺疊斑鳩腳銃,也有效能不錯的魯密銃。
不過無論是何種火繩槍其射擊過程在劉煜看來確實太過於繁瑣了。
看著火槍的明軍士兵將火藥從藥罐中倒入藥管中,又將火藥從銃口倒入銃膛,用隨槍的仗裝膛內火藥壓實壓緊,
又從胯間腰帶中取出彈丸裝入銃膛,然後用仗將彈丸壓入火藥中,
隨後將發藥罐中的火藥倒入藥室的火門內,把藥室填滿,使之與銃膛內的火藥相連,而後將火門蓋蓋上,以防潮溼。
將火繩裝入扳機的龍頭式夾鉗內,準備點火,
一系列步驟看的劉煜眼花繚亂。
射擊時,又需開啟火門蓋,點燃火繩,以蹲跪姿或立姿瞄準扣動扳機發射。
這才發射了一輪火槍。
一名火槍手身後,是好幾名火槍手為其裝填火藥等步驟。
“難怪韃子以馬背取得天下,”看著眼前此情此景,劉煜不由得一嘆。
雖然火槍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但對於十七世紀的軍隊而言,裝填繁瑣的火槍並沒有顯現出明顯優於強弓的優勢。
看著明軍火槍隊的射擊,劉煜手也癢了,連忙讓親兵將那把自生火銃裝備好。
難逃呂宋的船隊其兵卒主要分為水師鎮蕭武與威武鎮黃良驥所屬,
蕭武率領船隊離去前,將劉全及其麾下一百餘名精兵留下。
一為守備,二為監視。
很快的,親兵就將自生火銃裝填好。
“銃遇風雨不便,凡銃必先開火門,乃可對敵舉放。往往有被風雨飄溼而不能一發者,有未及照星而誤發者,須將龍頭改造訊息,令火石觸機自擊而發藥得石火自燃,風雨不及飄溼,緩急可應手。“
對於自生火銃,劉煜倒也不陌生,畢竟是中國第一種燧發槍,比起火繩槍足足領先一代。
雖然這杆自生銃還不能和後世真正的步槍相比,但這東西對於現在來說毫無疑問代表著十七世紀中國最先進的科技水平。
因此這東西自然是成了他的專用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