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天的搜尋,明軍倒也是摸清了附近地區的情況。

黃良驥統帥的三百明軍摸清了呂宋西北一帶,中途也曾與西班牙人發生衝突,但雙方並沒有太大的傷亡。

自從上次炮擊西班牙巡邏船後,蕭武放棄了與西班牙海軍交戰的打算,而是選擇將艦隊駛入外海意圖躲避西班牙艦隊。

而與此同時,在陸上,上千明軍士兵開始修建工事。

為了預防海盜與倭寇的進犯,西班牙人曾在呂宋西北海岸上建立城牆以防禦。

在上一次與倭寇的戰爭中,該處城牆遭遇炮擊損傷嚴重。

或許維修過於繁瑣或是其他理由,西班牙人竟然放棄了這處海防設施。

劉煜自然不會放過這處風水寶地。

在黃良驥的指揮下,上千明軍士兵在當地漢人的幫助下開始修復城牆。

初步用木料與石頭填補了一些缺口。

明軍將士們將此城命名為明城,以此寄託對此城的信心。

“我們在明城外圍佈置了三道工事,雖然還很簡陋但也可以防禦當地的土著的進犯。”劉全站在城牆上指了指不遠處正在修築木牆的明軍兵卒。

他本身就是一位頗有才能的將領,在澎湖海戰時身先士卒,頗受士兵擁護。

其麾下的一百多精兵也都參與過與清軍的戰鬥,可以說是蕭武最為倚重的將領。

經過這些天的宣傳與搜尋,登記入戶的漢人已有兩千五百餘人。

黃良驥為他們分置了不少稻田,這讓不少呂宋當地的土著十分不滿。

畢竟黃良驥分發給漢人的土地可都是從當地土著手上強取豪奪過來的。

不過黃良驥等人也不在意這些土著,畢竟他們從未想過正真佔據呂宋,只不過是藉此為後方反攻回臺灣罷了。

劉煜對此也很無奈,他知道若是激怒這些呂宋當地的土著只會讓他們轉向西班牙人的陣營。

畢竟西班牙人不吃稻米,最多也就在他們土地上耀武揚威,逼他們交點稅。

可面前的明軍可是要他們的地,這不是要他們的命嗎?

甚至為了修補城牆和構築防線,明還迫使當地的克洛伊人參與勞作,更是讓附近的土著怨聲載道。

劉煜看在眼裡卻也不能多說些什麼,所幸也就不再管這些瑣事。

自從來到呂宋後,蕭武就在附近的漢人村落中為軍戶,匠戶打造工坊。

而今在東寧被強徵的二百餘名匠戶皆在此處。

劉煜與朱弘桓閒來無事前往工坊檢視。

剛到工坊,隨行明兵就將火器坊中的幾名工匠叫了出來。

劉煜打量了一眼被兵士們叫出來的幾個匠人,年齡都不小,

幾人都四五十歲,身材瘦弱,眼窩深陷,一看就是長期營養不良。

儘管劉煜曾對蕭武說過,要他特別關照這些被迫南逃的匠戶。

但比起那些把腦袋綁在褲腰上陪著他打天下的那些親兵,顯然蕭武並沒有多在意這些匠戶。

由於出行太急,眾人掠奪的又大多為財物,食物淡水等奇缺,雖然航行十餘天就到了呂宋,也獲得當地糧食的補給。

不過顯然,這些匠戶依舊沒有改善多少伙食。

那幾個匠戶見明兵將他們帶出來都有些緊張,看著衣著不凡的朱弘桓,竟然雙腿一軟皆跪了下來。

劉煜連忙上前將幾人攙扶起來。

他瞥見工坊內部擺放這一把把火銃,饒有興趣的問:“既然是匠戶,那可有打造過火銃。”

聽見劉煜詢問,一個五十出頭的老頭開口回道:“回大人話,小人世代為匠戶,打造火銃不計其數,自然是會的。”

大明的匠戶身份低微,一朝為匠,一世為匠、祖祖輩輩都是匠戶,其待遇和軍戶差不多。

黃匠戶目不轉睛的看著劉煜,眼前這個二十出頭的青年給他一種溫和的感覺。

“哦,那你可說說,如何才能打造一杆精良的火銃,我可不需要那種一發射就炸膛的玩意。”劉煜看著面前的老匠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