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女神的神國,北方貨幣體系!(二合一,求訂閱!!!)(第1/3頁)
章節報錯
道路收費權!
這是自古就有的一項稅收,哪怕到今天,在特定道路也會有王國專員設卡收費。
道路收費針對的目標不是平民,而是商人和權貴階級,按照卡捷琳娜對未來的猜想,能夠乘坐馬車在城市間穿梭的非富即貴,就算不是富貴人家,至少也不會為了溫飽煩憂。
如果是隻能維持溫飽的平民,他們去往另一座城市要麼選擇公共馬車,要麼選擇徒步或者搭車,這兩種方式都不需要繳納道路使用費。
道路使用費已經包含在車票裡了。
除了道路養護問題之外,收費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回收成本,馬維在會議上提出要用瀝青鋪設公路,有些路段則使用水泥,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僅從技術、人工層面,每公里道路的鋪設費用經過計算大概在1000金鎊左右,而城市與城市之間動輒百公里,要想打造蛛網那樣的道路網路,花費的資金註定是個天文數字。
如此高昂的開支,註定鋪設道路是個緩慢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
馬維提出基建計劃時也遭到了質疑,很多人認為沒必要鋪設公路,鐵路完全可以支撐整個王國的運輸需求,何必花費重金,在城市之間鋪設道路呢?
最支援馬維的不是其他人,而是迪諾。
做過雜貨商,依靠倒買倒賣起家的迪諾對道路的重要性有十分深刻的理解。
他認為,一個王國的經濟是否健康,取決於貨幣的流動狀況,只要貨幣流動起來,經濟就會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畢竟貨幣只是兌換物資的工具,我賺到了錢,又花掉了錢,意味著我得到了物資或其他東西。
需求決定市場,市場又激發需求,一旦形成良性迴圈,國家就能變得富強。
而在迪諾年輕時,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聯絡並不密切,這也是他依靠倒買倒賣能夠賺到錢的根本原因,在村莊裡十分廉價的糧食,運到城中就會成倍增長身價,其中大部分利潤都被中間商賺取了!
要想讓普通民眾賺到錢,打通各個城市之間的連通壁壘是必經之路,遇山開路,遇水搭橋,只有這樣才能讓經濟活躍起來,給更多人提供機會,讓財富不會那麼快的流入小部分人的口袋裡。
光靠鐵路,顯然不足以做到這一點。
正是有了迪諾的力挺,基建計劃才能在羅曼諾夫王國輕鬆透過,沒辦法,作為財政總管的迪諾都認為修路勢在必得,其他人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難道他們比迪諾更懂財政,更懂賺錢?
在修路這一問題上,溫莎王國比羅曼諾夫王國有底氣太多,早在馬維提出基建計劃之前,許多溫莎王國的城市就已經開始了城市建設,世上第一條瀝青馬路就是在17年前於溫莎王國諾丁安郡鋪設的,後面因為鐵路系統的完善,花費昂貴的瀝青馬路才沒有大面積實施。
即便如此,溫莎王國的道路覆蓋率依舊是世界最高,首先是因為土地面積小,其次是因為他們有錢。
在羅曼諾夫王國許多城市還在使用泥土地面時,溫莎王國的許多富庶城市已經開始用石磚鋪設地面了,這樣做不僅美觀,還更方便。
有錢的溫莎王國也不需要向真理教會借錢,王國、地方政府有足夠資金展開基建計劃,馬維在倫敦提出的基建計劃能夠順利透過,也有這方面原因。
另一方面原因是溫莎王國的權貴被殺了個七七八八,倖存下來的這批,壓根不敢反抗馬維。
羅曼諾夫王國的貴族則是在卡捷琳娜的庇護下倖存了不少,簡單來講,就是沒殺乾淨,很大一部分都是效忠卡捷琳娜,經歷過彼得大帝時期的軍功貴族,他們自然敢提出異議。
公路建成後的20年收費權,雖然不能完全收回成本,但也能收回個七八成,何況這些錢是借給王國的,會由當地州政府分20年償還,絕對不虧。
經過一番沉思,迪諾同意了卡捷琳娜的要求,沒有任何利息,但代價是公路建成後的20年收費權,不過要按照王國制訂的收費標準執行。
“我今天來還有第二件事。”
談完道路基建問題,迪諾切換了話題:“女神的神國會在近日凝聚完成,屆時莫斯克上空會出現一些異象,希望陛下和教會配合,提前宣傳,讓民眾不至於恐慌。”
聽到尤妮亞的神國即將凝聚完畢,卡捷琳娜眼睛亮了起來,為真理教會決定將總教廷設在莫斯克感到開心。
同時,尤妮亞的神國凝聚,意味著她完全鞏固了自己目前的境界,朝著三次覺醒出發了。
待她晉升主神位階,真理教會就有了和天啟神系正面抗衡的底氣,屆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