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章上香現場

河南行省布政使岑三臺是白馬寺這場盛大法事的觀禮人。

為了做觀禮人,他老婆還專門去白馬寺請了一尊三尺高的金佛回家,日夜供奉在自己家佛堂之中。另外,又加上一千多名佛教信徒製作的萬民傘,這才讓這位瘦骨嶙峋,清廉愛民的大人能夠出現在洛陽的府臺大街上,為洛陽和河南行省的風調雨順上一柱高香。

高香沒有別的意思,就是長達三尺,如同嬰兒手臂粗細一般地高大的檀香。這玩意就是白馬寺的和尚搞出來的,香越高,說明上香的人心越誠。三尺的高香,有錢也買不到。

最高的現世佛佛像帶領著眾多的佛像抵達府臺大街的時候,上千名普通民眾打扮的信徒簇擁著這位布政使大人,向佛像前面搭建的三丈高臺上面的香爐走上去。

布政使剛走上高臺,一千多名信眾就齊刷刷地跪下來。一名老者顫顫巍巍地舉著萬民傘,走到了高臺的邊沿,岑三臺趕緊俯下身來將老者扶了起來。

「眾位,眾位!」看起來顫顫巍巍的老頭,中氣還挺足,兩聲就掩蓋了下面眾人的嘈雜。

「今日原本是佛祖巡遊的大日子,謝謝各路神佛給了大家三年的好光景,也讓各路神佛看看洛陽城中的好日子。」老頭子挺享受這種萬人矚目的感覺。他頓了頓,這才繼續說道:

「可是——」

「可是,老頭子我想說一句。這功勞不僅僅屬於老天爺。我們還要慶幸,河南道和洛陽有了岑三臺岑大人,大家說對不對啊。」

最下面的千把人是收了錢的,所以大家都很配合。

「季老說得對!」

「季老說的好!」

「對!」

「對!」

老頭子伸出雙手向下按了按,示意大家稍微安靜一些。

「我們這些小老百姓,也沒有啥更多的銀錢。給保佑我們的佛祖早晚一炷香,給岑三臺岑大人也就是一把萬民傘而已,還望岑大人接受我們這點小小的心意。」

他的話音一落,身後的十幾個信徒就將一個一丈多高的傘杆子給撐了起來,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各式彩條布拼湊的一個巨大的圓筒傘。

「我們這個萬民傘和其他人的都不一樣,我們是實實在在的萬民傘,每一塊傘面上面都是送出的老百姓的籍貫和名字。我給大家說,半天時間,僅僅在洛陽城裡面我們就收集了一萬三千二百百姓送出來的一萬多碎布。還望岑三臺岑大人繼續留在河南道、留在洛陽。」

老頭子是洛陽最大的青樓的幕後老闆,花了兩萬兩銀子這才贏得了這次上臺的機會,這時候自然非常賣力,爭取在布政使面前留下一個好印象。萬民傘就是那個樣子,他也只能在細節上坐坐文章。五個晚上,自己三座青樓的姑娘們都沒做生意,但是也都沒有閤眼,全都在做針線活。

今天的這把萬民傘雖然是碎布拼接的,但是顏色搭配的非常漂亮。

瘦的像神仙一樣的岑三臺站在紅光滿面的白馬寺方丈的旁邊,更加被襯托的道骨仙風。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三臺,是三臺,讀書第一天就明白的道理。三臺為河南,為洛陽的眾位百姓做的太少,前幾日出行,還看到洛陽城中有食不飽腹的饑民,我更是提著難食,徹夜難安。這把代表著官聲的萬民傘今日我可是萬萬受不的。」

一辭。

「大人為河南日夜操勞,我等自然是也感同身受。今兒老兒在這裡說句大話,為了城中的饑民,我等還願意捐出白銀十萬兩,專門請大人為流民施粥。大人若不接傘,豈不是寒了洛陽城中萬民的心?也寒了眾多佈政衙門眾位大人的心?還請大人三思。」

說罷,老頭直接跪俯了下去。

底下的眾人也很配合,「大人請三思啊。」就像是老頭的應聲蟲子一般。

「萬萬不可,萬萬不可。牧民本是朝廷的職責。讓萬民吃得飽,穿得暖,否則要這官帽又能如何?要我這父母官何用?你們百姓生活不易,這萬民傘本官可以收下,但是這十萬兩本官切切不可收。」

再辭。

「大人啊!您若是不收,豈不是看著城中的鰥寡孤獨者日夜哀嚎,不可得養?在者,這銀兩已經湊齊,若是大人不收,豈不是有白白辜負了洛陽城老小的一番心意。」老頭子畢竟年齡大了,說的話又多,聲音又大,說到最後的時候聲音都有一點噼了。

「不可,不可,不可。這萬萬不可。本官在這裡給各位老小施禮了。」

岑三臺正兒八經的走到了高臺的前沿,倒是對跪俯在地上的老頭看都不看一眼,整理了一下衣服,恭恭敬敬地向眾人作揖施禮。

三辭。

「阿彌陀佛。」在旁邊站立了很久的白馬寺方丈永信總算是找到了自己說話的時機,晃了一下自己的法杖,走到了前面。

「為官者一心為民,為民者一心向善,洛陽已成了地上的佛國。為此,請老僧為大人賀,為百姓賀。」

聽到這裡,岑三臺也振振袖子,向著天上拱拱手說道:

「為福王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