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 60 章 江雲悟道

恐怕趙安寧怎麼也不會想到, 自己的親爹也會算計她。

上輩子,趙安寧不曾告訴過父母自己有預知未來之能,畢竟她所有的行動都非常順利, 趙家在她的因勢利導之下,只認為這個女兒智計百出、十分聰慧, 對未來大勢很有自己的判斷。

而這輩子,許多情況都在她的意料之外,讓她不得不借助家族的力量, 去退了這門婚事, 故而扯了一個會做預知之夢的幌子,以讓趙家眾人都會站在她的這一邊, 與她一起去對付榮安侯府。

一步錯,步步錯。她的一念之差, 讓其家人也生出了貪念。

只是趙安寧眼前的危機解決了, 她暫時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之所以如此迫不及待的與沈江雲退親,其實就連趙安寧自己都不知道,在她再次遇到沈江雲的那一刻, 自以為可以鎮定以對的心, 卻突然變得慌亂不已。

趙安寧討厭這種不可控的狀況, 這輩子她一定要把主導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翌日清晨, 又是一個豔陽天, 沈江雲兄弟兩個約定好散學之後便去沈府找沈季友,一道前往“沈記印刷坊”。

等到一行三人, 到了“沈記印刷坊”的時候,便聽到裡頭喧鬧嘈雜不已,到處都是忙忙碌碌的工人, 身上圍著圍裙,卻各個沾著油墨。

見到了沈季友,有個管事的立馬迎了上來:“三少爺來了,快裡面請。”

“沈記印刷坊”位於京郊的一處四進大宅院裡,裡頭有專門進行雕版的師傅、有撿活字的夥計,有拿著墨刷在上色的,還有專門裝訂成冊的,因為基本上都是手工製成,所以步驟繁多,都需要人工一道道去做,但是整個印刷坊,繁而不亂,這便是管理人的水平了。

沈江霖一面看過去,一面暗暗點頭,難怪“沈記印刷坊”能做這麼大,確實是有點水平的。

朱管事將他們三人請到了一間會客的小廳內,給眾人上了茶,然後才從一排書架上,取出了三本樣本,請他們三人同看。

首先是封面的畫像,雖然簡化了人物線條,上色也沒有沈江雲原版的好,但是關鍵的人物形態、想要表達的那種騰雲駕霧、仙氣飄渺的感覺,是到位的。

這便是原畫和批次印刷製作的區別,但是很顯然,“沈記印刷坊”應該是請了高手進行繪版的,否則達不到這種效果。

而且,封面的《求仙記》三個大字,重新換了一個古樸的字型,那種道家的輕靈與神秘之感,一下子撲面而來,比之以前他們自己寫下的字型搭配這個畫面,更加有沖擊感。

不愧是大周朝最大的印刷坊,確實有審美實力。

沈江雲自己這個原畫作者看了也是頻頻點頭,心中是滿意的。

翻開封面,裡面的版面和文字的大小也重新做了排版,更加符合現在人讀書看書的習慣,這個他們已經是做熟了的,自不必說,裡頭十二幅內插畫應該是封面的同一個雕版師傅做的,水平線上。

沈季友一眼就看出了誰的手筆,問朱管事:“你們把吳大師請出山了?”

吳大師跟著“沈記印刷坊”做了一輩子,去年就退下了,帶出了許多徒子徒孫,是“沈記印刷坊”的第一雕版大師,不管是名家字型、還是繡像插畫,到了他手裡,總能還原出來原版的八分味道。

這次能把吳老爺子請出山,足以可見他爹沈萬財的重視。

樣稿審核下來,三人都很滿意,在細枝末節上又討論矯正了一番,這才確定了下來。

“季友兄,定下稿件的話,大概什麼時候可以印出來?”這是沈江雲很關心的一件事,他迫切的想知道,霖哥兒的話本子,是不是真的能賣出來。

畢竟自家人覺著好是一回事,能不能被世人所認可,是另一件事。

這事沈季友熟悉,都不用朱管事介紹,直接就回道:“今天確認了樣稿,明日就可以排版好,為了印的清晰,節省成本,我們這次文字方面用的是活體子,圖稿需要吳大師帶著徒弟們抓緊多刻印幾版,大約半個月後就可以正式投産裝訂成冊,按照我們印刷坊的速度,每日可以最多印刷三百冊,印完一萬冊大概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不過等到印好第一批一千冊的時候,我們便可以先行在京城各大書肆鋪貨售賣了。”

沈江霖仔細聽下來,各項安排工作事無巨細,同時成冊之後還有校檢人員專門檢查質量,若有錯頁、漏頁的還會挑揀出來,重新去印,每一個步驟都力求完美,最後成冊的書,質量能夠向樣本靠齊。

其實沈江霖剛剛進來的時候觀察了一下,覺著以“沈記印刷坊”的實力,一萬冊或許要不了那麼久的時間,只是商人謹慎,先行一千冊試賣,若確實好賣,再繼續加班加點去印,也是正常。

沈江霖看破不說破,沈江雲則是頭一遭到印刷坊,純粹看個熱鬧,什麼都不懂,沈季友和朱管事說什麼,自然就信什麼,提不出什麼異議來。

幾人商談完畢,沈季友邀請沈江雲兄弟二人參觀一下他們的印刷坊,沈江雲兄弟二人也是饒有興致,跟著走了一圈。

走到一個院子,十來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挑著一擔擔白紙,摞在一起。

一張四開紙很輕,但是數百張放在一起,那個重量已經快將扁擔壓彎了,有幾個小夥子不顧形象,直接除了外衣,只剩下一件中衣幹活,饒是如此,也熱的後背的汗打濕了中衣,貼在了皮肉上,有人甚至還直接光著膀子幹活。

而此時已經深秋,氣溫並不高,沈江雲他們身上甚至除了一身直裰,外面還罩著氅衣防風,和這些工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些小夥子都是幹力氣活的好手,肌肉結實、力氣極大,沈江雲試著幫忙抬了抬放紙的籮筐,結果只是微微抬起來一點就放下了,實在是抬不動,但是那些人卻是可以同時擔兩個籮筐,依舊健步如飛。

若忽略掉他們肩頭勒出來的深深紅痕,恐怕還以為這兩籮筐的紙很輕呢。

“他們一天到晚都要做這個活嗎?”沈江雲忍不住向沈季友問道。

沈季友從小看到大,對這些再瞭解不過:“是啊,從辰時初上工,幹到午時二刻,我們這裡包一頓午飯,吃完飯幹到酉時末下工。”

沈江霖心裡默默一換算,好家夥,還真是古今中外的資本家都一個調性,這幹法,是777啊。

沒有休息日,每天早七點幹到晚七點,周而複始,而且中午吃飯就是吃飯,沒有什麼午休時間,吃完就繼續去幹活。

沈江雲顯然也震驚於他們幹活的強度:“那他們一個月能掙幾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