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 36 章 取中案首(第1/4頁)
章節報錯
第6 章 取中案首
第二場基本上和第一場的流程相似, 只是幸運的是,最近幾日天色放晴,不再下雪, 溫度也有所回升,等到發放卷子的時候, 太陽也升起來了,照在人身上還有一絲暖意,實在是讓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一連四場, 日日都要去考場報道, 雖然越到後面,搜子搜撿的速度越快, 但是依舊每日受凍,好在沈江霖自從穿越過來後, 每天都有堅持鍛煉, 後面領了月例後,又額外問大廚房每日點一碗羊奶喝。
大廚房得了利,倒是這方面很是殷勤,日日來送, 從不遺漏。
沈江霖的身體素質算是不錯的, 但是考場上更多的還是文弱書生, 一連四日考下來, 名次如何暫且不知道, 沈江霖只發現身邊考著的人,不時就會消失幾個, 恐怕就是因為身體撐不住了,無法來應考了。
看來,科考從另一方面來說, 不僅僅是考學識,還要考身體素養。
不知道這一條算不算上頭的人有意為之。
但是想一想,卻是很有道理。
若是朝廷花費了那麼多的精力去選拔人才,結果選中的人是個身體不好的,一年到頭大病小病不斷,又如何能夠治理國家、輔佐君王?
沈江霖對於揣摩人性很有一套,後四場他甚至還押中了兩道題,謝識玄果然如他所猜測的那般,出題四平八穩,四場考核中並未出現過任何怪題、偏題。
謝識玄出身世家,三代書香門第,少年成名,二十五歲中的進士,步步高昇,如今三十七歲便任正三品順天府尹,仕途坦蕩,流傳出來的文章詩詞,氣格開闊,基底厚實,自有一番風骨。
沈江霖曾在給沈家子弟的手稿中道,謝識玄一生順遂,其出題如做官,講究一個四平八穩,但是我們答題不能太過老成板正,其心中藏有猛虎,自有一股意氣,不要被表象迷了眼睛。
京中很多人都道,謝識玄這位順天府尹,是個左右逢源、長袖善舞之人,否則坐不到這個順天府尹的位置,可是沈江霖從他多年來的施政手段、經手過的案件手劄中卻品奪出,謝識玄此人的雷厲風行之處。
譬如之前的商戶科舉之爭,謝家人作為世家名門,站的其實是反對派,但是謝識玄在其中卻沒有任何行動。
要知道謝識玄如今是謝家一族中官位最高者之一,他沒有任何表示,便是最大的表示——他與謝家持的是反對意見。
許多人只看表面文章,只看一個人做了什麼,然而很多時候,一個人沒有做什麼,亦是表明了一種態度。
一個敢於和整個家族站在對立面,持不同政見的順天府尹,會是人們口中說的那種只知道圓滑世故卻無自己立場之輩嗎?
基於沈江霖對於謝識玄此人的判斷,後面四場科考中,沈江霖的文章便更加凸顯少年之氣,格局遠大、胸有抱負,文采精華自不必說,更重要的是,要將文章寫出與謝識玄的共鳴之意。
人有百種,文有千等,便是千古詞人,亦分派別,婉約有之,豪放有之,孰高孰低,只是見仁見智罷了。
故而,自古以來,人們常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便是這個意思。
謝府尹一個人要閱三百餘人的卷子,每個人因為他所受的教育、生長環境、所見所思不同,寫出來的文章亦不同,或有辭藻華麗者;或有文風平實但言之有物者;或有氣象萬千、不拘一格者,不一而足。
在大家基本功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如何能讓閱卷官眼前一亮,單純的溜須拍馬人家已經見慣了,根本觸達不到內心,只有真正能用文字引起其共鳴者,才能穩當取中。
沈江霖不覺得揣摩監考官的心思來修飾文風有什麼不妥,畢竟科考便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要的只是一個結果。
等到謝識玄將所有考生的卷子一一批改完成後,終於到了拆卷之日。
為了以示公平,每一張卷子都是用白紙糊掉名字,等到閱卷官確定好每一場的前五十名後,再透過每一場的評分進行排名,若五場考試中,有排名異常者,則會再找出他另外幾場的卷子出來重新審查,以免有錯漏。
等到典吏將白紙一一拆封,名次進行了統計完成之後,便呈給了謝識玄。
謝識玄入目的第一眼,便是“榮安侯府沈江霖”這幾個字。
謝識玄長眉皺起,若是沒記錯,沈江霖便是那年歲十一的小子。
謝識玄為官十幾載,眼光何等毒辣,第一場沈江霖在他面前行禮唱保的時候,謝識玄就注意到了此子,一來他是此次科考中年紀最小的,比較引人注目,二來沈江霖眉宇間氣度不凡,搜子抖落那件雪貂毛大氅的時候,謝識玄也瞥了一眼,這樣的大氅便不是一般人家能拿得出來的東西。
京中一塊上好的硝制好的雪貂皮,至少得上百兩銀子。
故而唱保的時候謝識玄就留神聽了一下,自然也很快知道,此子是榮安侯沈銳之子。
讓謝識玄有些愕然的是,五場科考,他有三場點了他為第一,按規矩,沈江霖便是此次的縣案首。
謝識玄有些躊躇不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