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第 171 章 日新月異

盧掌櫃壓下喉嚨間的顫音, 目光死死鎖定在親信的臉上,反複確認:“已經賣完了?那一船貨都賣完了?”

那一船貨可是整整有一等皂八千,二等皂兩萬, 三等皂十萬塊!

按照沈大人一開始定下的價格,那可是要二十萬兩銀子的收入!

可問題是, 他們原本想著,這些香皂送到北直隸,總是要至少賣到年底的, 目前庫房中的貨, 他們是準備銷往安南等國的。

可現在才過去多久?一個半月吧,居然又讓補貨, 這是賣的有多好?

親信狠狠點頭:“小的走的時候,北直隸那邊的庫存只剩下三成了, 小的一路快馬趕回, 估計現在已經銷售一空了!”

盧掌櫃震驚的已經說不出話來了,等到回過神來後,立即帶上人就往縣衙趕去,他要趕緊將這個訊息告訴沈大人!

其實, 沈江霖得到的資訊比盧掌櫃還要早兩天, 資料也更加詳實, 這次所得之利, 去掉所有開□□一船貨的利潤在十二萬兩左右, 畢竟北直隸一口氣鋪開十家鋪子,人員培訓、鋪子裝潢等都需要銀子, 再加上一些政治上的打點,這些都是前期必要的投入。

在這十二萬兩的利潤中,其實主要收益還是在高階的一等、二等皂, 三等皂雖然賣出去最多,但是實際上産生的利潤並不多。

這樣的局面沈江霖早就想到過了,但是他的目標並非是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徹底盤活整個河陽縣的經濟情況,只有進行大批次三等皂的生産,才能讓更多的百姓參與進來,迅速改善河陽縣的民生。

而現在,第一船貨的成功,已經極大程度的證明瞭沈江霖的正確性,哪怕現在還沒到年底分成的時候,所有人已經不會再對沈江霖有任何置喙——只是發了一船貨就有十二萬兩的利,他們想象不到,接下來如果將香皂鋪子再繼續鋪往南直隸,賣往其他小國,會能得到多少銀子?

將五十萬兩的本收回來,只是早晚問題,而更大的利益還在等著他們呢!

自此之後,河陽縣上上下下,對這位新來的年輕知縣,只有一片贊譽之聲,沈江霖再想做什麼,都會得到極大的擁護和支援。

隨著河陽香皂一批批地發出,銀子又一筆筆地湧入,河陽縣衙的賬上金銀以一個很恐怖的速度在增加著,河陽縣的老百姓如今已經有了一個共識:只要手腳勤快肯幹活,那就絕沒有餓死的道理。

河陽縣從村到城,再無無家可歸之民,老弱病殘者會被收容入“慈幼堂”,年輕力壯者,要麼種地採花理藥材,要麼開荒修路造房子,運氣好的就是被選入香皂作坊做工,若是能成為技術工或者能提出最佳化建議,那更是能夠得到豐厚的獎金!

河陽縣幾乎是一天一個樣,就連原本一直躲在山中的一些少數民族也開始漸漸走出自己的地盤,嘗試著和山下的人交易藥材和花卉,更有一些腦子活絡的人,開始往周邊縣去採買花卉藥材,因為河陽縣縣衙開的價格高,他們完全可以透過倒買倒賣來賺取其中的差價。

沈江霖聽到下面的人回稟之後並沒有出臺什麼阻攔的政策,而是樂見其成。

他給河陽縣的經濟打入了一劑強心針,而整個市場的活躍度還需要靠每一個百姓的聰明才智,一個小的收購倒賣的團體,就意味著解決了35人的就業問題,百姓只有賺取了足夠多保障他們生活的銀錢,才會捨得去消費,而消費繼續刺激新的生産和銷售,一盤死棋才算是盤活了。

河陽縣的百姓很快就發現,漸漸地,大家的生活都變好了不說,出門做小買賣的人也多了。

香皂工坊上工的人多,香皂工坊門口就開始有專門叫賣吃食的人,在他們上下工的時間叫賣,有推著小車的,有挽著小竹籃的,尤其是早食的攤子,更是五花八門,幾乎想吃什麼都在香皂工坊門口買著。

範從直經常去香皂工坊巡視,看到這樣的情景後,他是馬上彙報沈江霖,希望沈知縣能出臺政策管一管,否則那香皂工坊這麼氣派的大門口,全是一些販夫走卒、弄得烏煙瘴氣的還得了?

結果沈江霖的做法,卻是派人在香皂工坊周邊另外建了一排簡易小集市,那些做小生意的人每日只需要繳納五文錢就能在固定攤位上佔一天,既保持了整條街道的規整,又方便了所有人。

小老百姓有小老百姓的智慧,他們知道香皂工坊的工人月例高,捨得花錢,人流量又大,在那邊做小生意,虧不了。

如此一來,又讓許多百姓添了進項、刺激了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