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第 185 章 君臣之誼

是夜, 杜知府杜之慧已經熄燈睡下了,迷迷糊糊間聽到外頭有人在說話,中間夾雜著幾句“壞事了”、“要抓起來”等語。

當官的最聽不了這兩句話, 當即杜之慧就嚇得彈坐起來,揚聲問外頭:“是誰在外面說話?”

很快, 守夜的丫鬟就掀開珠簾走了進來稟告道:“回老爺的話,是姜師爺在外頭,說有要事稟告。”

杜之慧立馬翻身而起, 靸著鞋子下地, 披了一件氅衣就出去了。

看到姜師爺果然在門外畢恭畢敬地等候著,觀其神色鎮定無異樣, 杜之慧的一顆心放了回去,知道這壞事的人不會是自己。

“隨我到書房去。”杜之慧帶著姜師爺去了府衙的書房, 兩人聊了大概有一個時辰的功夫, 卻在到底要不要把此事的風聲先透露給沈江霖産生了分歧。

“大人,這次朝廷讓您預先去臨安府摘印,是首輔大人下的令,而這次前來羈押章文鼎的, 據傳是首輔大人的親信柳如松, 這些人都是咱們得罪不起的, 倒不如就裝聾作啞一回, 便是那沈大人不日將要出任臨安府知府, 那也最多不過是和大人平起平坐,應當不會對大人不利的。”

“況且大人, 您不是時常感嘆自己在朝中無人麼?如今正是結交朝中人脈的大好時機,您完全可以藉著當年首輔大人是您座師的名義,就此走上首輔大人的門路, 豈不是就能官運亨通了?”

姜師爺是從杜之慧剛剛進入官場做縣官,就開始跟在杜之慧身邊的老人了,從七品到如今的正四品,他花了整整十五年的時間,當年他考中進士就算不得年輕了,到如今已經年過半百之數,又是在雲南邊境之地任職,杜之慧很多時候都感嘆自己這輩子的沒有交上太多好運,至今碌碌無為至今,或許這個四品官員就已經是自己的終點了。

他走了十五年才走通的路,而沈江霖只用了兩年,甚至於,他的終點,對於沈江霖來說不過是一個起點而已。

這如何不讓人心中感慨萬千,甚至心生妒意?

之前就有傳聞,沈江霖是得罪了首輔大人才會被發配雲南之地做知縣,現如今面對這般情況,杜之慧已經完全明白了,這並非傳言,而是事實。

首輔大人雖然沒有傳遞一言半語給他,但是但凡在官場上做官的人,就是再愚蠢一些的,也能明白首輔大人的用意了——命他摘印也好,讓柳如松押解章文鼎回京也罷,都是想要在章文鼎這個人身上好好做一筆文章。

做文章的針對意圖是誰?恐怕是不言而喻的。

首輔大人距離他太遙遠,同時也太高高在上,首輔大人應當認為,他給了自己機會,自己就一定會順杆往上爬。

杜之慧沉吟許久,最終卻下定決心道:“摘印一事,明日秉公辦理便是,同時你親去河陽縣一趟,將此事原原本本地告知沈江霖。”

姜師爺大為震驚不解:“大人?!”

大人這是何意?竟然是要維護沈江霖,而棄楊首輔?大人這是不想要前途了?

杜之慧同樣糾結萬分,但是最終他依舊定了定心神,彷彿是在給姜師爺解釋,也是在說給自己聽:“京城之爭太過遙遠,我們最好還是少摻和的好。沈江霖以一己之力,能將臨安府上上下下官員都打通,能夠讓他們聯名上書反了章文鼎,就可知此人的本事。”

“況且,我雖是個庸人,但是身邊驚才絕豔之輩見過如此之多,政治鬥爭再厲害又怎樣?老百姓能夠得到一絲半點的好處麼?但是沈江霖是不同的,你看看如今的河陽縣?你看看臨安府拔地而起的各種工坊、酒樓?那都是有沈江霖的信譽在,他說要建什麼,那些商人們都跑過去投産了,我現在只盼著沈江霖能將整個澄江府也帶起來,讓澄江府的百姓都能吃飽飯、穿好衣,過好日子。”

說到這裡的時候,杜之慧已經完全說服了自己,他的決心已下,再無更改。

“文濤,我是一個無能的官員,碌碌無為半生,青史不會留我名,但是我不應該因為自己的無能,就要去讓有能為者不能大放光彩,首輔大人顯然是想利用章文鼎來對付沈江霖,你過去之後,務必叫他再三小心。”

姜師爺聽罷此言,老淚縱橫!

他家大人,雖然在功績上並不顯眼,但是他的一生是問心無愧的,大人雖做不到沈江霖這般,但是姜師爺想,世人又有多少能夠做到像他家大人那般呢?

沈江霖從姜師爺處知道了此事後,十分恭敬地謝過了姜師爺,又十分客氣地給姜師爺看茶,聊了半晌,親自送姜師爺離開,禮數十分周全。

姜師爺對沈江霖的好感倍增,也能明白為什麼自家大人要如此看重沈江霖了——這樣一個註定要大放異彩卻又十分謙遜知禮的年輕人,又有誰能討厭起來他呢?

姜師爺在這一刻,覺得他家大人做的決定確實是值得的。

但是姜師爺和杜之慧不知道的是,其實早在數日前,沈江霖就已經得到了準確的訊息,甚至那個時候,朝廷對於章文鼎的判罰都還沒有傳到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