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 81 章 打馬遊街

雖然陸庭風此人, 楊允功只是上次在貢士覲見陛下的時候,看到了真人,但是兩人之間通訊卻是有過一段時日的。

陸昌言算是楊允功的親信之一, 是他多年的老部下。

當年陸昌言準備乞骸骨回鄉的時候,楊允功還私下裡勸過他, 讓他若是病痛能忍一忍就忍一忍,那個時候他的首輔之位坐的還沒現在這麼穩當,很是需要陸昌言這個得力幹將在一旁輔佐。

陸昌言為了他, 在位置上又做了兩年, 一直等到他的勢力全部穩固了,實在病痛難忍, 腿腳膝關節疼到根本跪不下去的時候,才真正卸了職, 回了鄉。

這些年陸昌言什麼都沒有求過他, 唯有他孫子的文章經常寄過來讓他指點指點,忠實老部下這麼一點小小請求都不幫,這實在有違當年他們之間的情誼,哪怕公務再繁忙, 哪怕顧不上自家孩子, 他也要幫著陸庭風改文章, 寫批註。

好在陸庭風這個孩子學什麼都一點就透, 這麼多年, 兩人雖未見過面,但是楊允功算是陸庭風的半師。

陸昌言本身學識就很紮實, 他也知道自己做了首輔之後每日有多忙,但是他依舊每隔半月就送來一封書信,從不間斷, 為的究竟是什麼,他們這些明白人心裡都懂。

陸庭風是此次會試的第二名,原本楊允功曾斷言,陸庭風的火候已經完全到了,得個狀元不在話下,可是想到剛剛那份卷子,楊允功皺了皺眉頭,開始認真看了起來。

看完之後,楊允功心中暗暗喟嘆,陸庭風寫的也是極好的,雖然治理之策上面,並沒有剛剛那一份這般全面,但是文章結構和用詞方面,明顯就是陸庭風這篇更好一點。

若是內容,前一份勝之;若談文章,此份為佳。

楊允功多年的老狐貍了,一讀陸庭風的卷子,再想到剛剛那份卷子的水平,那彌封的卷子彷彿已經是明牌了一樣,他還有什麼不知道的——剛剛那份他看過的,應當就是此次會試的第一名沈江霖的卷子。

既說到沈江霖,又不得不牽扯到他的師父唐公望,當年也是自己的部下,只是唐公望和陸昌言截然不同,他從不參與黨爭,只求問心無愧,是個絕對的清流,偏偏此人很是圓滑,像個泥鰍一樣滑不丟手,你找不著他的錯處。

有時候在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上,唐公望很是堅持自己的政見,那些年來沒少給自己找麻煩。

一個是親信老部下的孫子,經常受自己指點,以後拿來就可以用的自己人;一個是經常和他持反對意見的難纏下官的弟子,兩人之間孰輕孰重,立分高下。

若是陸庭風的卷子差了太多,楊允功不會有什麼其他的心思,但是如今麼,各花入各眼,只是公平競爭罷了。

能夠寫出那般資料翔實、地理位置一一點明,幾乎立刻就能拿過來用的策論文章,難道沈江霖就不能寫的更加花團錦簇一點?不能多修飾一點?文章造詣就比陸庭風低了?

只是很多事情,大家不點破而已。

楊允功拿出朱筆,在陸庭風的卷子上畫了一個大大的紅圈,笑著說了一聲:“好!”,然後便又傳遞給了下一個人。

楊允功的這聲“好”,聲音不高不低,正正好好大家都能聽到。

首輔大人都說“好”的文章?

吳乃庸剛剛批完沈江霖那份卷子,也是在上面畫了圈,聞言接過楊允功手裡頭的卷子:“我倒是看看,是不是比得過我剛剛看的那份。”

楊允功笑道:“各花入各眼,大家只以自己的評判為準。”

說罷這句不再說什麼,繼續看下一份卷子去了。

吳乃庸看完之後也是點了點頭,吳乃庸是真心喜歡這篇,剛剛那一篇他覺得雖然好,但是文字太樸素了一點,而且太多的資料羅列,難免讓他看的有些頭昏腦脹,吳乃庸實在不擅長處理和複雜數字相關的文字,故而手上這篇化繁為簡、語言又精妙幹練的,更加得到吳乃庸真心的推崇。

他幹脆地在上面畫了一個大大的圈,對著楊允功道:“這篇確實好,首輔大人果然慧眼如炬。”

都是相處這麼多年的同僚了,雖然文人都愛裝,旁的人或許聽不出這語氣裡些微變化,但是他們這幫子人卻是能聽懂,吳乃庸沒有說謊,是真心實意的恭維。

沈江霖的卷子在前,陸庭風的卷子在後,沈江霖的卷子上隨著第一、第二個圈之後,每到一個人手裡都被畫了一個圈,陸庭風的亦是如此。

一直到沈江霖的卷子傳到最後一個人手裡,那上面已經有了七個圓圈了。

而另一份被首輔大人開口贊過的文章,尚且還在上一個人手裡。

此人是翰林院侍讀學士劉守亮,他混了這麼多年總算混上了從五品的侍讀學士的位置,雖然說翰林清貴,但是能熬上去的也實在不多。

這是劉守亮第一次參加殿試選拔,能和內閣的幾位閣老同坐一桌,實在是榮耀非常,他已是有心想要逢迎,只是前面一直找不到機會,如今明顯聽到了剛剛首輔、次輔對於那張卷子的賞識,他再一看手上這份卷子已經七個圓圈了,若是他再打一個圓圈,豈不是板上釘釘的第一名了?

便是後一份也都是八個圈,並列第一是不曾有過的,最後還是要讓陛下決斷的。

劉守亮腦子裡將這些利害關系轉了一圈,看著手頭這份卷子,哪怕文字寫的漂亮、文章寫的出彩,其實他也沒有讀進心裡去。他算著上一個人閱卷的時間,等到差不多了,再離席出去小解了一下,再回來的時候,他的前面兩份卷子都在了。

劉守亮裝作不知道一樣,先看傳遞過來的第一份,見果然很好,馬上就繼續打了一個圈,然後壓在底下的那份看完之後,他猶豫了一下,打了個三角形。

便是皇上問起了,他也能說出一個一二三來,不算逾矩。

劉守亮是考慮好了其中的風險程度才做了這樣的決斷,楊首輔那邊獻媚討好是要的,但是陛下那邊也不能被問責出錯。

好在兩篇文章還是在伯仲之間。

三百份卷子他們八個人看了兩天時間才全部批改好,最後將前十的卷子從第一到第十放好,再由王安呈給了永嘉帝。

陸庭風的卷子,赫然就在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