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第 158 章 冤種縣令

河陽縣算不得人口繁多的縣城, 但是根據縣志記載,河陽縣總共是有八萬餘人。

這八萬餘人是擁有戶籍的常住人口,不算上各種客商之類的遊散人等。

雖然沈江霖並不想說“窮山惡水出刁民”, 但現實是,面對一個總體受教育程度很低, 九成以上的人口並不識字,且還有民族習性的各種交融問題,導致河陽縣每年的報案案件並不少, 在維護治安穩定方面, 河陽縣要付出的人力物力幾乎要等同於一個人口繁多的中等縣。

河陽縣屬於人口較少的下等縣,按照朝廷的規定, 下等縣能配備的衙役是十五人,捕快是二十五人, 書吏是十人, 但是很顯然,這樣一個五十人的班底,支撐不了河陽縣治安的穩定、對民眾的威懾力。

考慮到河陽縣這邊的是有很多彜族等部族的人,他們會聚族而居, 有他們自己的族規, 雖然內部解決了一些問題, 但是當族規和律法發生沖突的時候, 若是沈江霖這邊連人都沒有, 那到時候誰為誰讓步?

甚至若是暴力一點,發生沖突之時, 沈江霖或許連自己的自身安危都成問題。

故而在上一人任知縣的治理下,他所配備的人員是衙役三十五人,捕快六十人, 書吏十五人。

翻了一倍以上的編外人員,他們的薪俸都是要靠縣衙來支付。

沈江霖透過河陽縣的治安情況,不得不說,這個人數是需要的,甚至還要更多一點才行。

現在這多出來的六十人正整整齊齊地站在縣衙大堂之中,要求沈江霖給一個說法。

沈江霖來之前,就已經算過一筆賬,這些人平均算下來每個月的月銀是二兩,二兩在河陽縣算是一個高薪工作,畢竟在物産越不豐富的地方,更多人是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銀子也就格外值錢一點。

也就是說,縣衙攏共欠了他們半年的月例,七百二十兩的銀子。

沈江霖穿上了七品官服,頭戴雙翅烏紗帽走進了縣衙大堂,然後在高位之上落座,他的目光俯視過地下站著的六排人,只是隊伍有些歪斜,且有些人還在東張西望,一直到他進來了,才低垂下頭,束手而立。

沈江霖廢話不多說,直接道:“點到名字的出列。”

剛剛有些膽子大的,已經看到了沈江霖的面容,見沈江霖不過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難免心中就起了輕視之心,覺得今日又是白來的一趟。

膽子小些的,此刻聽到頭頂上方的聲音顯得如此年輕,也是心底暗暗搖頭,若是縣衙實在發不出銀子了,恐怕他們還是要回鄉間地頭去種地。

郭寶成拿著花名冊,開始點名:“張全和、穆成、李大刀……”

郭寶成一連點了二十個人的名字,這些人有些摸不著頭腦地依次出列,不知道知縣大人是什麼意思。

然後便聽坐在高臺上的年輕官員直接道:“你們幾人,到許師爺處領取這半年來所欠薪俸。”

二十人聞言一喜,連忙排隊去領,他們可不管這錢是哪裡來的,反正是縣太爺發的,他們領的心安理得。

這些銀子顯然是提早準備好了,每個人只要簽字畫押之後,就能領到一個寫了他們名字的小布袋,倒出銀子數一數,分文不缺。

正當他們心裡頭心花怒放之際,又聽高臺上的知縣大人道:“縣衙與你們的月例已經全部結清,從此以後,你們不再是縣衙的人,退下吧。”

張全和捧著布袋子的手一頓,有些不可置信地突然抬頭:“大人,您這是何意?”

沈江霖瞥了一眼這人,然後語氣淡然道:“張全和,河陽縣清水村人氏,三年前經人舉薦,編入縣衙,三年來經常無故缺位,邀人在縣衙賭博飲酒,縣衙無需你這樣的人。”

張全和張口結舌,這是他第一次見知縣大人,為何他會如此清楚自己的一切?

張全和心裡飛速地盤點了一番自己做衙役的這些年裡,做過的一些混賬事,越想越心驚,拿著銀錢袋子的手都有些微微顫抖。

張全和連忙低垂下了頭,再不敢有任何異議。

如今只要能夠拿了錢平安走出這個縣衙大門,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哪裡還能去想其他?

上一任的任知縣是個心慈手軟之人,底下人縱使是犯了錯,但是隻要軟語求上幾句,不是什麼大錯的情況下,都會放他們一馬,可是今日這位縣令,雖然年輕,但是威不可測,甚至張全和都不明白,為什麼他從未見過這位縣令大人,但是大人卻是看到他就一下子叫出了他的名字,連他的底細都是瞭解的清清楚楚。

這種完全不知道對方到底瞭解了多少、知道了多少的恐懼,壓的張全和再無任何為自己說話求情的勇氣。

能到縣衙做個衙役捕快,哪怕是編外人員,那也是很值得人驕傲的一件事,鄉鄰拖著辦事求情,有個在衙門裡能說的上話的人,總是讓人安心許多,哪怕這是個窮衙門,有時候連月銀都發不出來,但是也比他們在土裡刨食強的多。

沈江霖直接一口氣打發出去了二十個人,但又偏偏在趕走他們之前,將銀子都結清了,事情做的敞亮明白,剩下的人裡原本也有幾個像張全和一樣的刺頭,但是現在全部啞了聲。

民不與官鬥,是早就根植在他們心裡的想法,更何況他們還是不佔理的一方。

等到這二十人依次退出之後,剩下的四十人已經見識過了這位知縣大人的手段,愈加地將頭埋在胸口,不敢再有任何妄動。

只是心裡頭仍是慶幸的,既然已經走掉了二十人,那想來是要將他們給留下來吧?

“剩下的人,若是不想再繼續在衙門任職的,直接同剛剛那些人一樣,可拿了銀子走人。”

那四十個人不動如山,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想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