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 103 章 帝王震怒(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10 章 帝王震怒
此時夜已黑, 但是皇宮之中處處點著宮燈,尤其是“養心殿”一處,更是燈火通明, 恍如白晝,永嘉帝到的時候, 韓興已經匍匐在殿門外等候召見。
永嘉帝宣韓興覲見,韓興行禮之後,直言道:“回稟陛下, 此事茲事體大, 還望陛下可以屏退一些閑雜人等。”
皇宮之中,並非密不透風, 外戚宦官之權依舊在皇宮中佔據著一份勢力,有時候哪怕是皇帝身邊的訊息, 難免也有走漏出去的時候, 可謂是防不勝防。
永嘉帝從韓興這句話之中,立馬就領會了其意思——出事的人,不是馮會龍,而是元朗!
只有元朗牽扯到他的後宮, 馮會龍只是一個寒門出身的官員, 連朝堂之上都沒有結交多少人脈, 更別說將手伸到他的後宮之中了。
涉及到鄭皇貴妃, 永嘉帝不由地就有些嚴肅起來, 立馬屏退了一部分的人,只留下幾個心腹之人。
站在永嘉帝身後的王安, 束手而立,眼觀鼻鼻觀心,一點聲音都不敢發出來, 可是此刻心裡已經開始暗暗叫苦了。
王安是永嘉帝身邊最信任的過的大太監之一,在後宮之中行走,莫說是那些高位嬪妃了,就是皇後娘娘對他說話都是和顏悅色的。
正是因為身處敏感位置,王安更加是謹言慎行,畢竟皇帝身邊貼身伺候太監的身份,在整個後宮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紅他,恨不能將他拉下馬。
雖然王安覺得自己已經做的夠到位了,可是有時候難免也有拉不下臉的時候,這些年來眼看著鄭氏一步一步往上爬,從一開始的小小婕妤,寵冠後宮,成了如今的皇貴妃,王安自然知道與鄭氏的那張臉脫不了幹系,可更因為鄭氏擅長籠絡人心、對了皇帝胃口的緣故,面對這樣的鄭皇貴妃,便是王安也不願意與之為敵。
鄭皇貴妃要與他交好,出手又大方,王安雖然是個無根之人,可也要考慮到自己老了以後的事情,銀子誰都不會嫌多,況且鄭皇貴妃的地位又穩固,王安偶爾傳遞一二訊息,並不擔心能出什麼大事。
可是,王安直覺韓興接下來要講的事情,就是要出大事了!
王安心裡已經琢磨起來,到時候要怎麼把今天的訊息傳給鄭皇貴妃,最後再做一次好人,以後便不再與“儲秀宮”的人來往了。
因為王安與永嘉帝的判斷一樣,肯定是元朗出了事情,本身元朗之前就被人密奏有貪腐之嫌,永嘉帝派了馮會龍頂替唐雲翼做這個巡鹽禦史,就是希望馮會龍再去查一查元朗。
現在定是馮會龍查出端倪了,才會叫韓興深夜覲見,這個元朗啊,恐怕這回要被拉下馬了。
此時此刻,他們都還以為,元朗只是貪腐。
甚至永嘉帝腦海中已經想到,元朗貪的不少,所以才會讓韓興如此謹慎。
然而,接下來韓興說的話,呈上來的奏報,讓早就已經養成喜怒不形於色的帝王,面色一變再變,直到最後,已經是怒不可遏!
“簡直是混賬!狗膽包天!”永嘉帝狠狠將奏摺拍在身前的禦案上,甚至因為過分的惱怒,有一瞬間出現了頭暈目眩的症狀,還是王安立馬發現了永嘉帝一瞬間的不對勁,連忙翻出了鼻煙壺讓永嘉帝嗅了一會兒,才讓永嘉帝緩過神來。
永嘉帝已有了春秋,上了年紀的人最為切記大動肝火,永嘉帝向來懂得保養自身,已經很久沒有如此動過真怒了。
很多時候,為了不讓臣子揣測到帝王的真實心理,不管是喜怒哀樂哪一種情緒,永嘉帝都是在演而已,便是動怒,也是為了讓臣子知道他怒了,讓臣子膽寒,而不是他真的就怒了。
而此時此刻,永嘉帝是再也剋制不了自己的內心了。
貪腐並沒有出乎永嘉帝的意料,但是巨貪無比,貪到富可敵國,已經讓永嘉帝難以置信了,偏偏還有謀逆!
哪怕是想說別人栽贓陷害,可是甲冑兵器統統搜到了,並且還在揚州府的京郊一處別苑裡,搜到了更多的兵器,透過包圍住兩淮鹽場,進行仔細審查,那些管事、灶戶更是將事情一五一十地全都交代了出來,指控的名單之長,足足有數萬人!
這元朗,是真的想要顛覆朕的江山啊!
同時,永嘉帝作為帝王,關於政治陰謀的想法更是無人能及,元朗之所以有謀反之心,他的背後能有誰,還有任何疑問麼?處處都是指向他的愛妃,他的三皇子!
這才是永嘉帝感到極端憤怒的原因,這比元朗的背叛更加讓永嘉帝感到心神俱碎。
元朗說到底只是一個臣子,若是一個普通的臣子,遇到這種事,永嘉帝立馬就能將他給千刀萬剮了,將他的勢力拔除的幹幹淨淨,甚至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這就是作為帝王的本色。
可是元朗不是一個普通的臣子,若論親疏有別,元朗在永嘉帝心中,可以算作半個自家人,自家人窩裡造反,還涉及到了他的枕邊人、最憐惜的皇子,這些人聯合起來要對付他,那他這個帝王還有沒有能夠信任的人了?!
沈江霖猜測的一點都沒錯,當年永嘉帝提拔元朗,除了元朗是鄭家、元家子侄裡能力最強的一個,更是想幫鄭氏抬一抬身份,孃家有人撐場面,他要封鄭氏為皇貴妃的阻力也更小了一點。
兩淮都轉鹽運使,多少人打破了頭都想坐的位置,永嘉帝眼都不眨地給了元朗,不僅僅是出於對元朗的信任,更是代表了他對鄭氏的認可,在那個時候,他們是夫妻一心,共同抵禦外界對鄭氏身份低微的不認同。
只要不是元朗在兩淮做的太過分,出於對鄭氏的喜愛,永嘉帝完全可以做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誰都知道,屠夫拿過肥肉,手上都要留下油腥,當初能讓元朗去坐這個位置,永嘉帝心裡是非常清楚的,與其讓其他人得了好處,不如是讓自家人得點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