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老爺子上次回京之後,他可是很少再飲酒,像今日喝這麼多的更是幾乎沒有過。

可見,這一次朱瞻基這大孫子帶著他朱棣的曾孫子回來,也是讓老頭子朱棣十分開心的。

用膳前原本並沒有在場的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包括朱瞻基的那倆個親弟弟原本都是不知道情況的。

老爺子他們也沒有說叫他們過來,但朱瞻基還是懂事的。

如今這一大家子的人聚在一起,要是不叫他們,日後知道了還不知道心裡頭怎麼想呢。

所以朱瞻基在用晚膳前,便命人將他們都暗中喊了過來。

並且要求他們都穿著樸素一點,不要將他這宅子弄的滿城風雨。

以往叔侄間的那些間隙,雖說在朱瞻基後來的化解中互相已經看淡,但存在的東西並不會像沒有過一般。

但伴隨著今日老爺子在場的這次用膳,互相之間僅剩下的那點沒來得及說開的心結,也在此時徹底化解了。

一家人也再次迴歸到了往昔那般的和諧。

對於朱瞻基這個大侄子的兒子,朱瞻基的二叔三叔們也都是瞧著十分歡喜。

瞧那親切的勁兒頭,一點也不比老爺子朱棣少。

甚至於朱瞻基這兒子在與二叔三叔玩鬧的時候,要比跟老爺子一起玩鬧還要開心。

在這晚一家人用膳結束後,他們老朱家的人似乎也將這裡當作了他們聚會的地點。

當然,也或許是知道朱瞻基在不久後也會離開,所以一家人沒事就往他這裡跑。

不過這也勞累了朱瞻基。

沒辦法,相比於那些廚子而言,朱瞻基做的很多餐食都得到一家人十分的喜歡。

時不時就搞點奇奇怪怪的食物出來。

而隨著朱瞻基留在京城中的時間越來越久,一家人似乎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尤其是朱瞻基那個兒子,以往在東瀛的時候,雖然平日裡見到的也都是大明朝的百姓,但是因為這些百姓來這裡都是為了生計。

很少有帶著一家人過來的,所以絕大部分都是年紀大一點的百姓。

就算遇見一些東瀛孩子,那些孩子也都因為語言不同,致使朱瞻基這個兒子並不能融入其中。

不過現在好了,身邊那些孩子越來越多,朱瞻基這個兒子也漸漸的融入到了他的小孩子圈子內。

加上他如今也有了四五歲,擁有了一點獨立玩耍的能力,朱瞻基便時常在家中找不到自己這個兒子的身影。

就算有時候老頭子過來,也是得找半天才能尋到這個小傢伙。

但不得不說的是,朱瞻基這個小兒子或許是因為平日裡和朱瞻基的二叔三叔以及老頭子玩鬧的時間比較長,這脾氣秉性上倒是和老爺子他們極為相似。

也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不吝貨色。

一點點個小娃娃,便時場跟那些大他四五歲的大孩子們玩耍。

不僅如此,還一點也不怯場。

還要讓那些孩子叫他大哥。

為此朱瞻基也是經常瞧見他鼻青臉腫的回來。

每次瞧見這一幕,胡善祥和朱瞻基的老孃都是滿臉滿眼的心疼之色。

倒是朱瞻基,壓根不理會這些,只要瞧見那孩子自己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他就壓根不會管。

小孩子嘛,哪裡有不捱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