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他們還不清楚自家這位皇上到底是從什麼地方要運回那麼一船船的金銀來,但既然皇上這麼說了,還這麼做了,那這件事就絕對沒跑。

一船船的金銀.

想到跟那馬寶麾下艦隊那般大小的海船一船船的拉回金銀來,即便是他們這些做臣子的,這心裡頭也是難以平靜。

不過,如今既然已經清楚了皇上建造海船到底是為什麼後,那楊士奇等人還算是識趣,並沒有追著去詢問詳情,而是恭敬的對著朱瞻基行了個禮後,便躬身離去辦差了。

而此時的乾清宮內。

朱瞻基瞧著那些離開的臣子們,心情也是非常的好。

成了。

儘管老頭子和自家老爹的去世使他有些措手不及,也是遭了不少罪才穩定了局勢。

可如今在掌握了局勢之後,這事情便越來越順了。

尤其是這次命老五前往東瀛。

雖然朱瞻基對那老五的要求是將石見這個地方給拿下來,但其實朱瞻基心裡頭也明白,像這種索要對方土地的事情,對方肯定是不會答應的。

所以他已經做好了這次老五失敗的準備。

當然,就算是失敗,這一趟也不會白跑,最起碼也讓他能清楚一些關於東瀛內部的情況,也好派兵過去。

可沒想到,這老五還真行。

在那馬寶的配合下還真的將那石見給拿下來了。

對於他在這個過程中所使用的辦法,朱瞻基並不關心,他要的只是石見這個地方。

當然,那些源源不斷的金銀也不是他最終的目的。

金銀這種貴金屬,只要足夠天下人兌換就夠了。

至於有多少,還真沒有太大的作用。

按照歷史上明朝流入白銀的速度,就算擁有了無數的白銀,甚至使歐洲出現了白銀荒,那又如何。

沒有用。

這些白銀不是實質性的生產力,也不能直接的給王朝帶來任何的發展。

它惟一的作用就是貨幣的屬性。

雖然工業上也有需求,但這個需求完全不需要用到那麼多。

所以白銀黃金這個東西,說白了還是貨幣屬性大過實際的價值。

而按照朱瞻基的計劃,他要那麼多的白銀黃金,為的只不過是將自己推行的貨幣價值提升。

透過與白銀黃金掛鉤,使他推行的貨幣價值可以長期的穩定。

而這種手段在持續一段時間後,當他在大明朝內部推行的貨幣被民眾所正式接受,並且透過不斷的調配來維持其本身交易價值後。

是否與黃金白銀掛鉤已經不重要了。

等大明朝自己推行的貨幣佔據了經濟市場的主導後,他就可以利用像後世的金融經濟手段,來主導整個市場的走向。

就像後世的房地產。

透過朝廷的策令,來迫使市場的貨幣全部流入這個行業,然後推行這個行業的發展。

這樣一來,既可以解決民眾住房的民生問題,也可以解決朝廷基礎建設的問題。

使整個國家在短時間內從一窮二白的農耕國度進步到現代化的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