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聽著周圍人還要說什麼,朱瞻基卻直接打斷了他們想要說的話。

再次說道:“此事不必再議。”

隨後一隻手將那老三朱瞻墉給拽了過來,然後說道:“京城大哥就交給你了。”

聽著朱瞻基的話,那朱瞻墉還在茫然之中沒有回過神來。

“大哥,我......”

然而,當他看到自己大哥那眼神時,朱瞻墉將想說的話又咽了回去。

“大哥放心。”

見此,朱瞻基這才露出了笑容。

隨後又看向了那楊榮楊溥。

尤其是那楊榮,謀而能斷,老成持重,尤其擅長謀劃邊防事務。史上稱其“揮斤遊刃,遇事立斷”。

之所以敢將這京城之中的事務全部交給老三,還是因為有此人在。

如今大明朝上下事務,最為重要的莫過於那邊防之事。

有他在老三身邊輔助,相信一定能穩住局面。

想著這些,朱瞻基便緩緩開口道:“此事便這麼決定了,諸位各自退下吧。”

儘管對於朱瞻基的計劃還有許多人並不認同,可都架不住朱瞻基的心意已決。

只能是按照朱瞻基的話,各自退了下去。

尚書房內。

在朱瞻基又仔細的囑咐了一下老三朱瞻墉看好朝廷,同時照顧好家中的母親後,朱瞻基便沒有停留,抓緊時間便出了京城,將之前組建而成的五千騎兵給召集了過來。

一同朝著那漠北而去。

朱瞻基很清楚,如今這一次自己的行動貴在速度上。

如果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一切問題,那大局可定。

若是在山海關外二叔三叔攻破山海關後,仍舊沒有任何的進展,那麼便敗局已定。

所以並沒有給自己留太多的時間準備。

只命軍中之人各自帶了半個多月的糧食和充足的彈藥,便徑直上路了。

賓士在大道之上,此時的朱瞻基前所未有的凝重。

這是他來到大明朝後第一次遇到這種沒有任何把握的局面。

但沒有辦法,既然選擇了,就得認!

在朱瞻基離開京城的第二天。

山海關後的一家農院內。

老頭子朱棣站在院子裡看著東廠廠督黃儼送來的情報,眉頭漸漸擰在了一起。

“瓦剌、女真、黎利、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