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著眼前看似忠心十足,舉止也異常恭謹的楊士奇:“嘴硬。”

“嘴真硬。”

“你是茅房的磚頭又臭又硬!”

說到這裡,朱棣又開始使出了自己發火的那一招,說道:“好哇,嘴真硬吶!”

“除了老大,你死也給我想出一個來!”

瞧著皇上朱棣的模樣,楊士奇站在原地實在想不通這皇上到底要他說什麼。

難道,說漢王,趙王,亦或者......皇長孫?

可仔細想想又覺得不可能,朝廷以法令之天下,而皇室自然也是以皇明祖訓為依據來確定下一任的繼承人。

即便皇上朱棣有意使皇長孫為接下來的繼承人。

可這事兒沒有這麼辦的。

最起碼你也得安排好一切,使這個提名,名正言順。

如今你冷不丁的將他招來,問他這個大臣立誰為接下來的後世之君,他能說什麼?

自然是隻能說太子了。

可再想想,又覺得不對。

皇上此舉應該不是要他說出皇長孫,更不是要他說出皇長孫,以此為由立長孫為儲君。

畢竟這位皇上就算再瘋癲,也不至於做出這樣的湖塗事。

這不是顛倒乾坤,將皇室將朝廷自己定的規矩之說給反覆打臉踐踏嗎?

只是想來想去,楊士奇還是覺得皇上想要他說的,應該正是那太子、漢王與趙王三人之中的一人。

只不過從自己剛剛說的太子來看,皇上想要的答桉,似乎並不是太子......

那麼,也就是另外那兩位了。

難不成,皇上真的疑心太子,所以要立漢王和趙王為儲君?

畢竟自古以來,廢棄太子而立新儲君的朝代比比皆是,也不算是什麼稀罕事了。

想著這些,楊士奇的眉頭便不由的皺了起來。

而就當楊士奇返回到內閣的門口,準備與周圍的那些官員們一同入尚書房與皇上議政之時。

那乾清宮的趙公公,便帶著人走了過來。

行至近前,趙公公開口喊道:“皇上口諭!楊士奇跪聽!”

聽著那趙公公的話,儘管說的是楊世奇跪聽,但其他的那些內閣官員們也都紛紛的來到了那趙公公的面前跪了下去。

而那跪在地上的楊士奇,也趕忙拱手說道:“臣,楊士奇,問皇上聖恭安!”

趙公公替聖回道:“朕安。”

隨即,繼續說道:“朕,對爾不薄,自太子府文員小吏,簡拔而出,直入內閣,爾不思皇恩,與太子營私結黨,禍亂朝政。”

“爾知罪嗎?”

可還不等楊士奇回話,便繼續說道:“知爾定多狡辯,著,北鎮撫司親問,欽此!”

隨著那趙公公說完,楊士奇明白自己這是要被帶走了,但也只是稍一思慮,便趕忙埋首一拜,道:“臣,楊士奇,領旨謝恩!”

不僅僅是那楊士奇,就是當初從太子府中簡拔而出的其他官員們,也一個個的從各部被帶走。

大有一副要清理太子黨羽的勢頭。

一時間,整個京城之內,人人自危.....

太子府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