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著老爺子那激動的神情,朱瞻基笑著搖了搖頭。

自家這老爺子啊,看見這火器比他這個親孫子都親。

而除了老爺子外,老爺子生的那幾個娃娃,也都遺傳了老爺子的優良傳統,跟老爺子在一塊,一個比一個的動作快。

也就唯獨他朱瞻基的老爹朱高熾,因為身子太胖,邁不動腿,走起路來是上氣不接下氣,這還是最近在朱瞻基的折磨下,身子瘦了不少的情況下。

不過,在老爹朱高熾經過他身邊的時候,還是忍不住的皺眉指責道:“你小子就跟你爺爺一起胡鬧吧,好不容易弄點銀子,給老百姓點實惠,給官員們發發俸祿不好嗎,打仗,打仗,一天起來就知道打仗,你們這爺孫倆就胡鬧吧!”

對於老爹朱高熾而言,這朝廷用銀子的地方多了去了,而那北邊雖然邊境被襲擾了,但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哪個王朝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派點兵,點名大將收拾一下就得了,何至於這每次都要皇上御駕親征,還一出發就大動干戈,興師動眾,勞民傷財。

一點都不會過日子。

瞧著老爹朱高熾皺著眉頭一臉愁容的模樣,朱瞻基長長嘆了口氣。

暗說老爹說的也沒錯,身為一個大國,動不動就集全國之力去討伐外敵,看似威風,可實際怎麼樣自己心裡頭也清楚。

威風是出了,這名頭也打出來了。

可背後是什麼呢,是民間老百姓的苦不堪言,是大明朝各地的滿目創傷。

這創傷不是別人打出來的,是自己朝廷為戰收稅,硬生生憋出來的。

回想那漢時漢武帝的衛青、霍去病、李廣,封狼居胥.....

放在整個華夏的對外戰爭史中那也是掰著指頭數得著的,可國內的百姓卻過的是什麼日子。

如今他爺爺永樂這一代,又何嘗不是呢。

強也就強在有他爺爺幾十年的勵精圖治,積蓄了國力。

重農抑商,保證了大明朝在基礎農業和糧食上的滿足。

所以,對自己老爹的態度,他朱瞻基不能否認。

可反過來講,他爺爺也沒錯。

北邊自古就是華夏王朝的首敵,匈奴、契丹、到蒙古,然後到現在的韃靼、瓦剌。

再到日後被瓦剌達到京城門口。

北邊那民族對華夏的威脅太大了。

如今這個時期,可以稱的上是北邊蒙古最虛弱的時候,自元滅國後,其貴族逃亡北邊,分為了不少的勢力。

老爺子其實也知道國內的情況,更加清楚他爹朱高熾的想法。

更加清楚他大明朝不能再打了。

可怎麼辦呢。

不打嗎?

等那北邊的蒙古經歷了幾十年,上百年,甚至都用不了這些,幾年的時間出那麼一個厲害的人物,將北邊一統,立時便又成了一個可以威脅到大明朝的勁敵。

所以,老爺子的想法很簡單,趁他病,要他命。

不管說他為了建立偉業也好,說他愛打仗,徵北大將軍也好。

他這個當爺爺的,打了一輩子仗,不能將禍患留給後面的兒孫們。

他爹朱元章為後世兒孫掃蕩了建立大明朝時國內的勳貴勢力,裁撤了中書省,權力得到了進一步的集中。

這些何嘗不是在給後世的兒孫積德。

若說他爹朱元章真的不管後世,他需要裁撤中書省,誅殺勳貴嗎?

不需要。

他朱元章活一天,那些武將勳貴們就不敢反。

因為他朱元章是造反的老祖宗,他們憑什麼覺得能跟自己造反時的帶頭大哥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