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這個水庫一會兒再說。”

“其三,預防。正如世人所說,水患乃是天災,一年天降雨水多少無法估量,只能透過各地專門的差役來實地測量河水水位,一旦達到警戒線,立馬組織應急辦法。”

“而這個應急辦法,正是孫兒剛剛提到的水庫。”

“簡單來說,皇爺爺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挖了很深,亦或者將一處低矮的峽谷堵住通道的坑洞。一旦出現水患,當洪水蔓延至超過河堤時,便開啟河道通往水庫的路徑,任河水澆灌其中。”

聽著朱瞻基的話,朱棣突然疑惑的開口道:“河水逕流不息,你所說的水庫即便再大,又能裝多少水?”

朱瞻基一笑,道:“皇爺爺,你應該沒有真的見過洪水吧?其實洪水聽起來連綿不斷,但實質真正出現危害的時間只有那麼一段時間,在各地修建水庫只不過是為了在關鍵時候卸去洪水中超過警戒線的水量就好,況且水庫也可在儲水量高的時候洩去一部分水量,保持一個正常水量流向其它地方。”

“在天旱的時候,水庫中的儲水還能充當備用水源,避免當地乾旱無水可用。”

“若真的出現那種世所罕見連綿數月的降水,各地官府也有時間可提前組織人力撤去沿岸百姓,將損失降至最低。”

說到這裡,朱瞻基便不再說話了。

該說的也都說了,有些遺漏的也不要緊,本來就不是真的在制定什麼治水之策。

“孫兒,我記得你剛剛說過兩岸樹木不得濫砍濫伐,兩岸山土不得隨意開採挖掘,保護河流沿岸土地之常態,避免土地流失。兩岸山土不得隨意開採挖掘這條倒是明白,不過為何兩岸樹木不得濫砍濫伐?這與水患有何關係?”

聽著皇爺爺的問話,朱瞻基也是有些尷尬。

剛剛只顧著說想到的東西了,竟忘了這個時代的侷限性。

想了想後,朱瞻基解釋道:“皇爺爺,你挖過樹嗎?”

朱棣道:“自然挖過。”

“那您就沒有發現樹木下的土地與無樹木下的土地有何區別嗎?”

聽著朱瞻基的話,朱棣細細的回想起來。

忽然,朱棣似乎想到了什麼,道:“你的意思是那些根莖?”

朱瞻基一笑,道:“皇爺爺聖明!”

聞言,朱棣頓時輕笑罵道:“小兔崽子,繼續說。”

朱瞻基點頭:“正如皇爺爺所說,樹木下的土壤有樹木根莖穿插包裹,土壤比較凝實。而沒有樹木的,則比較鬆垮,向北面的荒漠,正是因為樹木缺少,常年風化所導致。相反,若有樹木,荒漠便不會出現。用在河流沿岸也是如此。”

“保證樹木不被濫砍濫伐,那麼兩河流域的土地土壤便會保持常態,不容易出現改道,決堤的事情。反之,土地鬆軟,河流一衝便沒了,久而久之,地形變化,改道決堤是必然的。”

朱瞻基所說的這些知識,朱棣還真是聞所未聞。

他從未想過,也從未聽人說過樹木還有這樣的功效。

倒真是讓他開了眼。

心中也不由的有些震驚。

原本他將此事考問朱瞻基,壓根也沒想著讓他說出什麼真正的治理對策,畢竟這可是千古難題。除了想要得到朱瞻基第一次所說的那些答案外,更關鍵的是想要引申到人治的問題上,貪腐的問題上。

也是藉此考校自己這個孫兒到底有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和思考。

卻不曾想,這小子還真給他搞出了這麼一套最起碼目前聽起來行之有效的策令。

朱棣的心中不由竊喜。

而就當朱棣思考之際,一旁的二人卻眼睜睜的看著他,似乎在等待他的態度。

回過神來的朱棣也明白這點,但剛剛他已經說了是考較,難不成還大加誇讚?一臉震驚?

那樣豈不是太沒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