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古有鮫人,泣能成珠(第1/2頁)
章節報錯
青羅灣,磨刀山,
斷頭崖。
打車來到山下,計程車司機死活不往裡繼續開了,喬山只好付了車費下車,看著司機麻溜掉頭一溜煙開車遠去。
“真是的,膽子這麼小開什麼計程車啊!”
他還想讓司機在這等他一會,稍後再帶他回學校呢,結果司機一聽跑得更快了。
……
此時的青羅灣荒涼一片,
以前還有一些閒散村民居住在這裡,現在大家都已經領了劉氏集團的拆遷款,搬進市郊區樓房了。
荒山野嶺,天都黑了,也難怪司機不敢往裡走。
遠處的燈塔燈光清冷轉動,遙遙照到了斷頭崖上,能夠清晰看到一棟小房子孤零零的佇立在崖邊,崖下是無際的大海,夜晚的海浪波瀾作響,相比白天的天高海闊多了幾分莊重神秘感覺。
深吸了一口氣,
喬山縱身一躍,無聲的朝著小房子凌空飛去。
……
小房子牆體斑駁,外漆被海風侵蝕掉落,一看就經歷了少歲月,緩緩推開棗紅色木門,整個房間刷得綠色乳膠漆,裡面空蕩蕩的,角落有一個簡易不鏽鋼架子,旁邊是個小冰箱,往裡走臥室本應放床的位置擺放了一張棕色雙人沙發,仍舊是簡單地豎燈和小茶几桌互相搭配。
整個房間充滿了“後現代主義”極簡風格!
但喬山卻知道,這裡正是通往人魚族的地盤,棕色沙發後面有個碩大地洞,連通斷頭崖下面的瀑布,直達山崖下的擱淺輪船。
開啟地窖入口,
喬山從口袋取出一張面具戴上,縱身一躍跳了下去。
……
……
世有鮫人,
又名泉先,泉客,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魚尾人身的神秘生物。
西方神話也有鮫人傳說,被叫做美人魚。
早在晉幹寶的《搜神記》中就有記載:“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傳說中,鮫人善於紡織,可以製出入水不溼的龍綃,且滴淚成珠。
喬山猜測,
珊珊他們這些美人魚就是這個世界倖存下來的鮫人一族!
……
鮫人古來有之,在各種古典籍也都有記載。
唐詩人李商隱的名作《錦瑟》中,“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便引用了鮫人的傳說。
《山海經海內南經》也有記載,言之:“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
更厲害的是《太平廣記》!
裡面有文章記載:“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無不具足。皮肉白如玉,無鱗,有細毛,五色輕軟,長一二寸。發如馬尾,長五六尺。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臨海鰥寡多取得,養之於池沼。交合之際,與人無異,亦不傷人。”
整篇文章可謂‘觸目驚心’,簡直就是禽獸!
而在西漢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中,也有關於“鮫人”的記載,其中更是提到:
“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縱觀種種文獻,
這些古人不是把鮫人當做玩物養著,就是熬人魚油做成蠟燭,根本沒有把對方當做智慧生物平等看待。
……
穿過瀑布,穩穩地降落在報廢的輪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