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道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築基後期!
張栩師弟竟已是如此修為的修士?年僅十六歲的築基後期?……
柏鷺的心中暗自驚駭,美目不禁在少年身上停留了一會,卻見後者恬不為意地禮貌一笑:
“柏師姐,卷宗無有問題吧?”
“嗯,沒有。”
柏鷺搖搖頭,深深撥出一口氣,脖頸下繫著的玉劍隨之起伏。
“那還請師姐授予我等二人行令,好教我等得以進入褚縣。”
樂潯見縫插針地道。
柏鷺雙手將卷宗遞還至張栩手上,輕輕頷首,對著張栩與樂潯輕聲道:
“隨我來。”
少年少女相視點頭,跟在清冷美人身後亦步亦趨。
那名老道一見三位築基期前輩往這邊走來,即刻拉著小道童深深稽首道:
“拜見三位前輩!我等是褚縣黃竹觀的道士,如今南撫郡遭瞭如此劫難,我景執作為本郡人士,亦想盡力而為。
“老道對此間道路頗為熟悉,若是有需要的地方,任憑前輩們差遣。”
張栩聞言一頓,抬眼望去,“知福·契合”神通分別得出二人資訊。
老道名為景執,三十三歲,看上去卻與古稀之年的人無異,表面上是黃竹觀的主持,擁有煉氣期六層的修為,平日裡以表面身份幫助百姓做法事、以符水治人。
其還有一個隱藏身份,本名京致,為大黎南部附屬國,涿國王屍的胞弟,身懷涿國獨有“祭術”;
小道童叫景聞,九歲,黃竹觀唯二的道士之一,煉氣期三層的修為,本為女子,男身是因她服下一枚乾陽丹,用以遮掩自身身份,其真實姓名為京玟,為涿國王女!
二人為舅甥關係。
涿國,乃是一個擁有古老祭祀法的國家,據說從不可考的古老紀元便已存在。
國家版圖時大時小,也曾拓展到如大黎朝一般大小的疆域。
不過,自從道興紀開始,涿國疆域一直只能勉強維持著約莫兩個郡的大小。
但是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能經歷如此多年而不覆滅的國家,肯定有其特別之處。
國王被稱為“王屍”,本意為接受祭祀的王。
所謂的“尸位素餐”,便是指像屍那樣居於主位,光受祭而不幹事。
但實際上,涿國的王屍不光只會接受祭祀,還將涿國治理得井井有條,受到涿國百姓的愛戴不已。
然而,去年年中,涿國卻發生了“瀘池之變”,張栩略有耳聞。
據說前任王屍突然暴斃死在宮中,駐守在祭湖瀘池的將領解龍,即刻舉旗反叛,迅速清理了王屍京氏一族之後,登基稱王,不稱王屍。
解龍登基之後,徑直廢除涿國的祭祀古法,與大黎朝重新簽訂附屬協議,每年上貢的貢品,比之前多五成。
大黎皇帝李朔沒有立即同意,因為皇帝原本與涿國王屍京氏一族的交情不錯,互有來往。
大黎朝廷上亦分成兩派,就王爺李堪一黨所提觀點“出兵肅清附屬國偽政權”,與太子李棣一黨所提觀點“擁立解龍為涿國之王”,彼此針對,爭論不休。
最終,“擁立解龍為王”的太子派系勉強說服了皇帝,他們以“王屍祭祀之法過於邪異,早該廢除,不若如此,南方難得安寧”的觀點贏得此局。
皇帝自然還是以國家穩定為優先考慮,最後衡量之下,也批准瞭解龍在涿國稱王一事。
聖旨南下,封解龍為靖南王。
……
念及此處,張栩自是不想無端招惹上涿國王室爭鬥,這二人身份敏感,不能用之,於是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