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章 血旗復仇戰之終(第1/2頁)
章節報錯
亞蘭歷七三六年,春,格瓦那帝國。
預想中的血旗內戰並沒有展開。但後續發展也沒有如那位皇帝所設想,那麼好收拾。
裡薩領的大崩潰,是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的一件事。
在裡薩公全家完蛋的訊息被半正式證實後,裡薩領所聚集起來的大軍就產生了別樣的心思。只不過沒有人想如何能火中取栗,而是想著如何逃命。
裡薩公完蛋,但卡維公的實力可還保持著完整。也許上層的人看得出,老公爵已經沒有開戰的理由了。但底下的人則不敢賭,老公爵有沒有亂來硬打的可能。因為要是賭錯了,那賠的可是自己的小命。
第一批逃跑的人是僱傭兵。理由也很正當,僱主沒了,契約也就不存在了。他們離開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沒人給錢了。
這話說得一點毛病都沒有。那怕外人並不這麼想,但傭兵們還是走得一個不剩。是說他們早就發覺局勢不太對,要不是太早受僱傭,他們根本不可能加入這輸面很大的一方。如今有機會,不跑就枉費他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還能活到現在的經驗了。
第二批逃跑的人,是被強制徵招來的最底層士兵。他們大多連合格的裝備都不齊全,就被人從家裡帶到新編的軍團。
一開始他們也沒想什麼,在村莊裡更沒有多少有關大戰的訊息。反正就是領主徵招,他們響應軍役而已。要說有什麼特別之處,也就是徵招的人有點多,差不多把男丁都拉進臨時組建起來的軍團了。
但是進入軍團駐地之後,不管怎麼說總得要了解一下敵人訊息。儘管迷地這個時代依然有所謂的大義名份宣傳,類似地球現代化部隊的心理輔導或政戰工作。
但宣傳歸宣傳,底層計程車兵怎麼看待他們將要面對的這場戰爭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士氣這種東西,很謎。
為將者都知道民心士氣很重要。但假如當將軍的差不多死絕了,底下的基層小官如何去帶部隊?
這不,人心都亂了。
內部管理失措,外有致命的壓力,兩邊一使勁,那群草頭百姓也就逃了。而且這些人不是逃回家,而是往深山老林裡頭逃。
算是他們還知道自己逃兵的身份,要是逃回家,裡薩家的軍役官又施行大補,這一個兩個逃回家的逃兵,還有可能連累家人。所以只能往人少,又不認得自己的地方逃。
兩波人這麼一逃,裡薩家拼了命集結起來的軍隊,就散了七七八八。更要命的是,這群人因為不敢回家,又沒有逃遠的本事,全都成了領地內的問題。
剩餘還能堅守原本崗位的人,不過十之一二。這群人的出身大多是富農或商人、工匠,他們期望著建立軍功,晉身貴族階級。
只要有功,受封個騎士爵並不難。比較困難的是進入世襲貴族的階級,也就是男爵以上。但有個爵位在身,跟平頭百姓就是不一樣,所以他們寄望著這場看起來沒什麼贏面的戰爭。
這也是因為他們看得明白,帝國內戰不過是上層人在爭。打完之後,老百姓們該怎樣,還是怎樣。那麼在戰爭中身為最底層計程車兵只要表現的好,就有機會填補空缺。至於是那些空缺,當然就是因為戰爭而空出來的那些。
說起來就是這群人在賭,賭自己可以活到最後。那麼不論輸贏,只要領地還想要維持正常運轉,就需要有人去管理。假如原本的管理者在戰爭中死掉了,那會拔擢誰上位?除了那些貴族因為博奕而伸手的,還不是隻能找他們這些在戰爭中,展示出自己屬於人才一面的人。
只是……想要表現,最基本也要有個舞臺吧。結果舞臺搭起來了,堅持留在舞臺上的人轉頭一看,唷呵,大部分人都跑光了,那自己怎麼辦?
裂土割據,佔山為王?
人家皇帝早就算到這一步。不說卡維公集結的三支軍團還沒散,帝國還送來了一支滿編鐵衛軍團,其餘十支正規軍團也各來了一支大隊進入卡維領的西大營。
十支正規軍團雖然只動了一支大隊數量計程車兵與軍官,但也意味著他們將目光都投向了裡薩領。只要有個風吹草動,軍部的命令到達,十支軍團盡起,四面八方而來,什麼亂都給平了。
不要以為這些高層們的佈局,不會向基層計程車官與士兵宣達。架不住迷地在這個時代有論壇呀。各種小道訊息瘋傳,裡頭當然也有當前局面的各種判斷與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