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沸騰的市場比起來,王晨的小日子就明顯要輕鬆許多。

在家裡休息了一個春節後,重新回到實驗室的王晨也是將精力重點集中在了類人型機器人的研發上。

放假這段時間,雖然實驗室沒人,但機器人們的工作卻是沒有停下來。

七天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工作市場,讓整個專案的推進速度一直都挺穩定。

這不,本來過年前只做好了半條腿,而現在整個機器人的四肢已經快要全部完工。

甚至都在搭建位於胸驅內部的核心配件了。

而透過長時間的測試,從目前的引數來看,光軀幹的靈敏度已經完全能夠達到王晨的要求。

雖然和人比起來肯定還有點差距,但已經屬於可以忍受的範圍。

比如一個人彎腰撿東西只需要一秒鐘,那麼機器人可能需要一點五秒。

雖然聽起來似乎是慢了一些,但考慮到機器人的工作時間以及精準度來說,這已經是相當恐怖的成就了。

這幾天王晨也一直在著手最佳化基於類人型機器人的軟碟機開發。

硬體方面自己並不需要太過擔心,唯獨軟碟機算是半個弱項。

開發這一塊依舊需要王晨來提供思路,沒有創造力的缺陷就是這個了。

這不,為了讓機器人的軟碟機系統更加協調,王晨也是透過渠道向上頭購買了大量的測試引數。

大部分都是上頭這些年來對機器人所做的預研。

尤其是各種動捕出來的資料,只有這些引數夠多才能保證驅動的運算更加準確。

王晨手中的資料那都是上頭透過各種高精度裝置採集到的資料。

光檔案大小就接近一百個T,裡面全是各種三維影片。

這些都會被二狗子加以分析然後透過大資料的方式進行整理。

類人型機器人的行走肯定是要模擬人類本身,而這些資料庫還會隨著裝置的使用不斷進行調整升級。

這是一個長時間的工程,和人工智慧的進化有異曲同工之妙。

除了最佳化演算法,接入資料外,王晨也還對商用版的類人型機器人進行了初步設計。

雖然已經想好了會使用大白的外觀,但肯定還是要有不少改動的。

電影裡面的大白畢竟屬於幻想中的產物,想要實際造出來自然是免不了各種各樣的魔改。

不過好在現在的科技技術倒也已經支援這方面的設計。

要不然現在王晨還要想辦法先提升科技等級後才能繼續研究。

這不,在旁邊的副顯示屏上,有關大白的設計圖紙正在一點點的完善著。

“老闆,上頭這邊來了訊息,準備在三月正式開放人工智慧,首批入選名單中就有我們,花廠,BYD,大疆等八家企業。”

二月的一天,王晨剛進實驗室,李龍就把一份檔案遞了過來。

這是杜剛親自發過來的,說是讓王晨做好準備。

作為目前國內人工智慧的領軍人物,上頭都冒著風險開啟了口子,自然是不希望在實際運用上出現問題。

尤其是在手機領域以及汽車領域兩大版塊,必須要拿到足夠多的優勢。

看著這個檔案,王晨也是忍不住摸了摸腦門“這麼快?留給我的時間不多啊。”

“正常,本來就是新興領域,又不是軍轉民用,再加上外部的壓力那麼大,各種決定都得現做,上頭的時間都不夠,你這自然也跑不掉。”

見王晨看完,李龍也是笑著解釋道。

本來就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意思,當然,具體還是要看王晨的想法。